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太空富矿不再遥不可及 中国正式加入先行者行列

2003年10月20日 09:13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从人类文明史可以知道,那些能够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时空域迈向另一个时空域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作者:中国国防大学李大光

  航天科技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的苏联和美国只是把它作为显示自己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象征;到6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开始发展应用卫星,并建立了相应的卫星应用系统;从70年代开始,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进入了商业化;自上世纪90年代始,航天科技已成为推动参与各国工业、农业、国防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月球“氦-3”替代地球石油

  空间具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从人类发展的文明史我们可以知道,凡是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时空域迈向另一个时空域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今天的空间或太空早已不是遥远的、虚无缥缈的“仙境”,而是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的、实实在在的“空间”。

  近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发掘新物质的富矿。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资源将不断得到开发,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资源宝库。人类一旦具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必然试图从空间、从邻近的星球去寻找能量和物质资源。

  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铁、硅等资源。科学家对从月球上采回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表面的尘埃里含有大约4万亿吨铁、55种矿物,其中6种是地球上从未发现的矿物。另据发现,月球表面还存在有储量为100万吨的氦-3物质,氦-3是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原料。如果用氦-3取代核聚变中的氘,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还可以大大减少核污染。据称,仅数十吨氦-3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就可以满足全球21世纪所需要的全部电能。现在氦-3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密切关注。

  太空新资源需要新眼光

  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高远的空间位置资源、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这些都构成了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资源。

  空间高度位置资源是一种地球所无法获取的资源。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利用位置资源,人类发射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这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十分有利;空间特有的高真空、高能辐射环境是新型药物的天然工厂,使科学家们能了解在地面环境下不能获知的一些生命本质特征,从而进一步揭示生命奥秘和探知疾病。

  让百姓吃上太空大米

  航天活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比如,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不仅能监测洪涝、森林草原火情、雪灾和海冰等,也为台风、暴雨、冰雹、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我国的海洋一号卫星运行获得了全球主要水体的水色遥感图像,探测到了海洋赤潮、海冰、油膜等海洋灾害现象及珊瑚礁、岛礁、浅滩等地貌特征;而“神舟”系列飞船曾经搭载大量科研设备,开展微波遥感对地探测、空间环境综合监测和生物技术研究实验等科学研究;空间技术育种研究中心提供的小麦、水稻、杨树、葡萄苗、牡丹、青椒、西红柿等植物种子将使老百姓吃上“太空大米”,家中花瓶插上“天外牡丹”。

  大规模开发空间资源,甚至实现空间居住等大胆举措,已成为世界各国航天货运活动的主旋律。21世纪,人类将登上月球或其他小行星去采矿,发射太阳能发电卫星。美国航天界人士甚至已经在讨论,开发在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货运客机,它能把在太空中生产的新材料运回地面。而人们梦寐以求的太空港,将使人类在月球、火星以及其他一些小行星上居住,建立太空工厂、开矿、发展农业经济。这就不止是培育“天外牡丹”,而是将牡丹直接种到天外!不要为这些设想惊讶,在你看着电视、打着手机时,可能有人告诉你,“你正在利用卫星”--他的话题虽远在太空,却近在身边。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