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一届政府发展观解读:全面·协调·可持续

2003年09月26日 16:33

  中新网9月26日电 温家宝总理9月15日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研究班的讲话中,强调提出了发展观的问题。他说,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着力抓好四个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203期载文指出,从公开报道看,这是今年3月“两会”以来,温家宝总理第五次从全局高度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问题,也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观的完整内容。

  文章指出,温家宝总理这次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话强调发展观的问题,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关于中国发展的大思路。

  文章认为,新的发展观首要的一点是“全面”,也就是要按照中共十六大的部署,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管理职能要实现根本转变。温家宝总理3月份在记者招待会上讲得非常明确: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成败在此一举。

  在3月1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用24个字概括了新一届政府施政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即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

  文章说,新的发展观的核心是协调,也就是要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地域、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等差距较大的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新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以后,我国改革进入了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攻坚阶段,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任务,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如何统筹兼顾,各类社会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协调发展的问题自然突出出来。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认为,温家宝总理提出的24字施政纲领,是发展观念、战略思维、改革取向的重大转变,其核心就是协调。

  可持续,是新的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增加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更加强调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既是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有长远眼光的政府所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

  文章说,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贯穿于新的发展观的红线。正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长期以来,我们虽然提出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并把它作为重要方针之一,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常常把社会事业发展摆到一个“配角”和“服务”的地位。在很多人眼中,发展似乎就是增长,从而造成了经济高增长、社会低发展的失衡局面。上半年的非典危机给我们一个警告,这就是改革要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要把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

  文章认为,温家宝总理这次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政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这是本届政府在政府管理思想方面的鲜明特征,也是新的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最终目的。(范伟)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