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瞭望文章呼吁认真对待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2003年06月15日 17:30

  中新网6月15日电 非典影响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们不得不对以前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开始思考。本周出版的《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章说,对于一个一心一意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国家来说,充分认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使经济社会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是保证经济安全、巩固经济成果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

  以往,人们习惯就经济系统本身来思考经济发展问题,考虑的多是通过改变经济系统的某些方面来推动经济发展。文章指出,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认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包括通常所说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制度决定决策是否正确,制度决定信息是否充分并对称,制度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及其效率。总之,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最重要且带有根本性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实行了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结构。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决定投资,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

  产业结构是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类)、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还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及其比重。例如,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就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但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还可以解决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产品结构是指同一种消费品可以有多种类型的产品;同一种产品,还有不同的品牌,这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社会消费的多层次性。产品结构的多样性,能形成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结构还指初级产品、一般加工品和高科技产品。

  区域结构是指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问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有利于长远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在原来基础上的统筹规划,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一种战略部署,决不是要每一个地区都齐步走,而是指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布局上的协调。

  三是技术。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的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但直接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提高了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计算机的发明,生物工程的突破,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和社会生活,也改写了经济学。

  影响经济的非经济因素

  文章指出,在分析了经济系统本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之后,就不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在经济系统之外存在着诸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的甚至是倘若处理不好就会使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的因素。经济发展和任何事物一样,都要有一定的环境,这些环境又往往有众多的非经济因素,例如安全感、稳定的预期等。

  通过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实践不难看出,现阶段,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主要是一些突发性、不可抗拒的事件,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社会政治不安定。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们对未来就没有一个稳定预期,也就不可能扩大消费;财产没有安全感则不可能扩大投资,经济增长就可能陷入停滞。例如“文革”动乱,就使国民经济滑到了崩溃的边缘。前两年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动荡,也使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二是战争。战争期间,人们不但不可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会使社会生产力遭受巨大破坏。不言而喻,战争期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整个经济运行都必然处于紊乱甚至停滞状态。

  三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文章举出的例子有洪涝灾害、地震,以及这次发生的非典疫情,它们都会打乱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从而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有些是暂时的,随着灾害的过去,经济有可能很快恢复,如洪涝灾害。有些却是长久的,如有的瘟疫。

  四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调。一种情况是,掠夺性开发,造成资源枯竭、浪费,经济发展失去可持续性。还有一种情况是,盲目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使自然生态系统失调。第三种情况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严重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形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

  文章指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受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就越大,代价成本就越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失调,抵御非经济因素影响的能力就越弱,受到的伤害就越大。

  文章说,为了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经济安全,应当把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个重要参数来认真对待。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一方面要继续致力于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继续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经济可能造成的破坏,未雨绸缪,树立科学的、全面的经济发展观,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尽量做到地区间的协调,产业间的协调,城乡发展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同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应对之策,这样才能临危不乱,尽量减少损失。在特殊时期,减少损失就是发展。(作者:国风)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中国经济“抗非”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