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河南农村防“非典”暗访散记:敌后变成前线

2003年05月27日 11:00

  中新社洛阳五月二十六日电题:五月的乡村

  ——河南农村防“非典”暗访散记

  中新社记者柳俊武

  麦子黄了。“非典”近了。豫中平原不再平静了。处处布防,村村设卡似乎成为黄河两岸一道独特的景观。随着大批民工返乡夏收,腹地农村已由原先的疫情敌后变成了前线。

  医疗卫生体系脆弱的乡村,能否家家系上平安吉祥的“黄手帕”?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层层把关和周密准备,记者五月下旬深入中原河洛大地,对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中部农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暗访。

  一条防“非典”的红线,隔断了在外务工男人返乡夏收的脚步。哨卡那边,藏在古城洛阳郊外龙门西山一条沟峪里的侯沟小村一片寂静。打麦场收拾妥了,女人就牵着牛饮水,在崖畔定定地眺望远方。老皂角树下,正在听收音机的老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手中一个硕大无朋的面条碗轻轻搁在傍边的石杵,也不吃了。只有两个孩子肆无忌惮地逗引着大黄狗,在废弃的老瓷窑顶跳上跳下。

  这是个古风依存的小村。数十棵树龄千年的皂角树从谷底探出巨大的树冠,崖上的野石榴花固执地点缀在崩塌的窑洞上方,到处散落的石杵、碾盘、石磨惊心动魄地证实这这里曾经的殷实。家家户户,只热情地请你进屋坐坐,请你喝茶,请你在家吃饭。无论是从北京来的,还是从城里来的,他们一概不问及,也不和你谈起“非典”的疫情,似乎怕这时髦的名词,惊扰了抓一把黄土就攥不住的文化积淀,每一村土地都充满了渴望的宁静。但看得出,这些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脸上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对村居生活的朴素乐观。

  但在村口哨卡,无论你是谁,不经检查同意,别想过关。与记者一道驾车前来的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李新社曾经是这郊区最大的父母官。他的脚印遍布这里村村户户,临调走时老百姓箪壶塞道、挥泪相送的场面令他至今难忘。而这次他差点被拦在了村外。最后在一相熟的老人通融下,“李区长”认真填写了登记表,检查了体温,一行人才得以通过。

  回到位于洛阳南郊的开发区宾馆,门口检查站的医务人员正热情周至地给两位来自北京的客人测量体温,请他们洗手后让门童引进客房。而保安在忙着给客人的车子消毒。在接受体温测量时,记者表明身份并特别强调也是从北京来的,问他们有无顾虑?一位满脸灿烂的小姑娘的回答,几乎让人落泪:我们不怕,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既然你们能来,肯定有你们充分的理由和底气。

  入夜,记者一行通过孟津县属的寺院坡村检查站后,登上了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大坝南岸的制高点。车内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如瀑布般倾泻。小浪底夜色依旧,灯影依旧。一同前来的李新社说,虽然至今为止,洛阳古城还是一片净土,无一非典病例,也无一疑似,但前来这个十三朝古都和小浪底的游客还是锐减。为向世界昭示河洛人民战胜危难的信心和热情,洛阳与小浪底所有的服务设施和手段一如既往!他说,经过两年的奋斗,现在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速度不俗,目前已完成了全年各项指标。这里还有四名医务人员战斗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一线。

  他们想向初愈的北京献上第一束康乃馨,以告白天下,SARS是全人类的灾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精神坚不可拔!可惜目前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只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了。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