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3日电 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不幸罹难。人们在为这场灾难惋惜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来载人航天的安全。中国在连续成功四次发射神舟飞船后,后续发射是否会受到影响?
中国航天报为此发表了部分中国载人航天专家的看法。
——中国“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太空探索是人类神圣的使命,也是充满危险的征程。仅从去年至今,有目共睹的俄罗斯的“联盟号”、“质子号”火箭,欧洲的阿里安5号火箭接连发射失败,还有此次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都反映了航天的高风险性这一特点。但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利用空间资源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开发空间的事业绝不会因此而停止。同样,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也不会受到影响,只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场航天灾难也提醒航天技术人员,必须对安全可靠性要有足够的重视,重视的重点应落实在三大关键技术上。其一是从地面到太空,把航天器送入轨道的进入技术;其二是航天器进入太空后的在轨运行技术;其三是航天器返回地面的再入技术。可以说航天器在发射升空和返回地面时最具危险性,历来的事故多发生在这两个阶段。
重视安全性和可靠性绝不是一句空话,其中可做的工作很多。对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来讲,尽管航天飞机与飞船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多次使用,后者是一次使用,但受“哥伦比亚号”失事启发,对待科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神舟飞船虽有多次成功的经验,但也暴露过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成功并不等于对飞船技术上的问题都吃透了,特别是对飞船再入技术还需要再认识。中国载人航天是大系统工程,我们只有靠各个系统的环环相扣,强化质量管理,避免工作上的漏洞,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作,保证神舟飞船后续任务的圆满完成。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8所回收室主任葛玉君:
听到“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消息,心情特别沉重,也让人思考了很多。科学试验不可能达到100%的成功,尤其是航天这种特殊事业,一旦失败,代价将是惨重的。明知道有失败潜伏,但不能放弃我们的梦想和探索。这让我不由得生发出两种感慨:
第一,航天需要不断地推进,所以必须冒着风险往前走。这里有很悲壮的味道。因此我们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责任心,应该有新的更高的认识。
第二,作为航天器的设计生产者,我们必须要有“载人”意识,就是说航天员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只要想一想航天员的安危,我们就应该对技术永远细心下去。否则,后果甚至是我们不敢想像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部长殷礼明:
美国的航天飞机20多年来进行了113次发射,但还是出了这样惨痛的事故。我深深感觉到,航天的两大关键系统——结构系统和动力系统是飞行器的要害,通常致命的缺陷就出现在这两个系统里。
我们目前研制的飞船虽然相对航天飞机来说是一次性的,但对它的可靠性要求不能降低,我们发射的次数并不多,因此更要提高成功的概率。对载人航天的要求很高很高,而实际的风险也是很大很大的。每一个搞载人航天的人,心里都能掂量出它的风险。
总之,对于我们来讲,任何事故一出现都将是了不得的大事,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只有消除隐患,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能有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