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后军官:营房热衷搞花花草草 不利于培养血性
营房不仅是官兵工作生活的家园,更要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营房就要有营房的样子”,这个样子首先是打仗的样子。
宋代文天祥曾说:“兵者,战、守、迁,皆施于营垒。”营房,作为屯兵练兵的场所,最本质的属性是军事性。平时为部队战备训练提供依托,战时关系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发挥和参战力量生存,始终是准备战争、服务战争、保障战争的基础和平台。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军的营房至少应具备“服务作战、功能完备、坚固耐用、信息智能、绿色环保、标准规范”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其中,服务作战是最核心的特征。军港、机场、各类阵地、训练场等广义概念的营房,直接为生成、巩固战斗力服务,服务作战的功能自不待言。即便是普通的营房,也应着力增强战备功能,把面向实战摆在第一位。
体系布局要符合作战需要。按照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使命任务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坚持走建设基地化大营区的道路,集中部署部队,集约使用营房,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综合保障基地、大型战役战术训练基地和储运基地建设,为三军一体化联合保障奠定基础。强化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配套,突出新型作战力量保障,优先实战化联合训练需求搞建设。对地理偏远、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地区部队,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战备训练执勤生活条件,始终用能打胜仗的标准统筹任务、建制推进、评估效能。
规划设计要贯彻战备要求。新建营区勘察选址要尽量靠近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利于战备出动、快速反应;规划设计要紧贴使命任务,统筹考虑各型装备驻屯和多种建制部队集结要求,既要突出主体建设,又要考虑基础设施配套,既要满足当前急需,又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发展趋势;各类指挥场所、专业用房、训练场要齐全配套,实现一房多用、一室多用、一库多用、一场多用,能够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满足各类部队、各类人员、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营房的使用需求,绝不能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追求豪华。
营院环境彰显战斗文化。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更是无声的规矩、无形的塑造。营院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培育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说:“军队平时环境离战场越近,越能打仗。”官兵生活环境与“准战场”越近,越有利于战斗精神的锻造和战斗作风的养成。要用严谨的营区规划和明确的功能分区,体现强化军队高度集中统一;用雄浑庄重的建筑风格,培育塑造官兵阳刚之气;用直线加方块、棱角分明的特点,彰显部队铁的纪律和整齐划一;用展现部队特点、光荣历史、英模人物的建筑元素,营造尚武、习武、精武的人文环境。如果热衷于搞一些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花草草,军营应有的庄重、严肃、威武之气就会越来越淡,不利于培养官兵的血性和战斗作风。
营房建设体现前瞻理念。勤俭不是干打垒。早在1950年,朱德总司令在全军第一届营房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每一座营房的设计都要合乎现代化标准,要保证百年,不能几年就垮。在营房设计、建造、维修、住用中,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做到工期服从质量,造价保证质量,技术支撑质量,管理围绕质量,确保营房设施几十年、上百年坚固、安全、耐用。要充分考虑部队编成和武器装备发展变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自动控制等先进信息技术成果,对传统营区营房设施和保障体系进行系统改造,营区应急指挥调度、物流传输、供应管理均要实现智能化,设施设备能满足信息化装备电磁屏蔽、信息防护、电子伪装等方面要求,具备承载信息化部队的能力。要着眼保持和再生战斗力,抓好军事区域的各种污染治理,积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活动,使运行成本节约低耗、能源利用清洁循环。要坚持把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评估贯穿营房建设、管理、保障全过程,切实把有限的资源管住、管好、管出效益。(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部长 钱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