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

2014年07月30日 1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
    2008年汶川地震,83岁的陈菊梅主动请缨,亲临灾区一线指导震后防疫。 资料图片 摄
解放军302医院医护人员非典时期工作照(左一为赵敏)。 资料图片 摄

  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 题: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群体:“传染世界”里传递医者仁心

  作者 王锦秋 李保军 洪建国

  “开门用脚踹,对象吹得快,地上钱没人爱……”这是人们为全国最大、全军唯一传染病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编的顺口溜。在这个被称为“病毒窝子”的传染世界里,有一群传染病专家。他们既是勇者,又是智者,更是仁者,他们用牺牲奉献、拼搏创新、仁心医术实现人生价值,抒写人生华章。

  铁血战士:“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

  每天清晨,在302医院总会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助手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向门诊走去。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这一习惯她已坚持了60多年。

  她就是中国著名传染病专家、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从风华正茂到满头银丝,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传染病防治事业。如今已89高龄,仍放心不下那些需要救治的传染病患者。

  上个世纪,陈菊梅为攻克“乙肝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这一临床难题,决定消除全身病灶,以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于是先是摘掉了扁桃体,后又割掉了阑尾,47岁时又把满口牙齿一颗不剩地拔光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当时83岁的陈菊梅主动请缨,奔赴灾区。她拄着木棍,顶着高温,冒着余震,走遍了所有的重灾区,提出3项重要建议,为灾区开展疫病防治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某集团军军长握着她的手说:“在我们的队伍里,年龄有23、33、53的,可您83了,还来到一线,对部队是个鼓舞啊!”陈菊梅说:“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

  经历过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的洗礼和磨砺后,该院政委邢振湖说:“危难时刻,哪怕是九死一生的绝境,为了灾区群众的生命,302医院的专家们都会义无返顾地向前挺进;关键时刻,即便是极度危险的任务,为了人民的健康,302医院的专家们也会依然无所畏惧地冲锋在前!”

  2003年春天,“非典”疫魔横行肆虐,首都告急,全民恐慌。赵敏挺身而出,打响抗击“非典”第一枪。在抢救北京第一批输入性“非典”患者时,她不幸被感染,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与SARS病毒顽强抗争了20天,赵敏终于挺了过来。身体刚好点,她又主动请战,要求重返一线。

  当时,还有一位74岁身患癌症的专家教授姜素椿,已经退休的他闯进院领导办公室,恳切地说:“让我去吧!虽然退休了,但和传染病打了一辈子交道,我有经验。”然而,在抢救北京第一批输入性“非典”患者的战斗中也被病毒感染了。生命垂危之际,他写下遗嘱,请求在自己身上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他说:“就用我这把老骨头做试验吧!”

  常年在“病毒窝子”摸爬滚打,难免有闪失。一天,一位终末期艾滋病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为了和“死神”赛跑,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聂为民拿起血气针,几秒钟的工夫,就成功抽出患者的动脉血。可是,他在把沾有艾滋病患者血液的针头插入橡皮帽时,针头穿过橡皮塞,一下子扎进了他的左手食指。

  随后,聂为民感到头晕、恶心,体重直线下降,而且出现了脱发。怕家人担心,他一直隐瞒着这件事。经过半年多的积极预防和治疗,聂为民痊愈了。事后,有人问他害怕吗?他说:“我是军人,和‘敌人’搏斗,我岂能当‘逃兵’?”

  科技明星:“科研的最终目的是造福患者”

  近5年来,302医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军地科研项目200余项,产出包括4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高等级成果27项,获得专利50余项,科研成果数量在全国传染病医院中遥遥领先。

  1998年,王福生拒绝了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的高薪聘请,带着国内紧缺试剂、重要菌种及实验设备回到302医院,后来担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他把慢性乙肝临床诊治面临的难点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提出了免疫细胞治疗慢性肝炎的想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以免疫细胞治疗为切入点,发现了三种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变化可以预测乙肝的转归;率先提出了中国乙肝人群T细胞和DC亚群参考值范围,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抗病毒治疗的“爬坡假说”,极大优化了治疗方案;完成了世界首例免疫细胞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试验,免疫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目前治疗肝病患者上千例,有效率达90%以上,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幸福,不在于获了什么奖,而在于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于临床,科研的最终目的是造福患者。”这是302医院科研人员的共识。

  正是有一份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一份对科研工作的执著,使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刻苦钻研,对医学知识无限追求。近年来,他打造了四张“学术名片”。

  第一张名片是:提出了“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理论,被誉为中药标准研究的战略性转变和“革命性”突破,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第二张名片是:提出了“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理论,打破了中药药性研究徘徊和沉寂的局面,激发出新一轮的全国中药药性研究热潮;

  第三张名片是:研发了“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填补了中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打针不用针”的愿景有望在302医院率先实现,为重大突发事件和野外战伤救治开创了新局面;

  第四张名片是:研发了系列“肝病中药新药”,成为全国肝病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基地。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传染病病例,在这里一一被确诊,因为这里有一颗“科技之星”,他是中国传染病病理学科最年轻的领军专家、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

  针对中国这个肝病大国,肝病群体基数大、种类多,肝病病人中50%以上为疑难患者的实际,他挑起构建中国首个肝病谱的重担,带领创新团队通过对近3万例肝穿、血清标本,进行病理再诊断和实验室再检测,成功绘制出中国第一张肝脏疾病谱。

  仁者名医:“总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年近九旬的“一代名师”皇甫玉珊教授,长期扎根在传染病临床一线。60年来,她有一个不变的习惯,总是先把听诊器的金属端头捂热了再轻放到患者身上;检查腿脚时亲自为病人脱下鞋袜,查完后又重新给穿上。她说:“患者往往从一些小事上看医生的职业形象,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乙型肝炎传染性极强,皇甫教授非常理解患者害怕“交叉感染”的心情。每接诊完一位患者,总是按照消毒程序一丝不苟地洗两三遍手,擦干后再去接诊下一位患者,并形成了一整套“体检查得细、病史问得清、病历记得全、病情想得深、药物用得准”的医疗规范,纠正了许多误诊、漏诊。

  皇甫玉珊在传染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少患者头天晚上就开始排队挂她的号。院里关心她的健康,作了“限号”规定。但是,看到远道而来的求医者,她常常跑到挂号室去为患者“求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假如病床上躺的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兄弟,你该怎么办?要永远善待那些把性命、健康托付给你的人!”302医院的医生们说着同样的这句话。

  国际肝病诊疗中心主任赵平把“服务到位不到位、住院患者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每天坚持到每个住院患者身边了解病情,过年过节都坚持在科室与患者一起联欢。

  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杨永平,牢记老一辈专家教授“当医生就得弯下腰,一辈子做一名好医生”的教诲,扎扎实实立足临床一线,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绿色治疗”新技术,成功治疗6000多例肝癌患者。(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