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销毁叙化武行动19日开始 中国海军将赴地中海护航

2013年12月20日 13:1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18日宣布,中国、俄罗斯、美国、挪威等国将共同协助叙利亚完成化学武器销毁工作,行动将从19日开始。中国、俄罗斯将为海外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提供海上护航。

  为叙利亚待销毁的化学武器的海上运输提供护航,这是中国海军战舰第一次赴地中海执行国际联合护航任务,也是中国第一次为外国化学武器销毁提供运输服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意义重大。昨天本报采访了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的曹卫东大校,请他来为我们解析这次护航行动。

  中、美、俄、挪威、丹麦联手

  销毁叙化武行动今天开始

  中国海军将赴地中海护航

  虽为首次执行,但本报记者连线专家解析称中国海军已“轻车熟路”

  中国海军参与护航

  体现中方在国际事务上的担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9日表示,中方一贯支持联合国及禁化武组织框架内的叙利亚化学武器销毁工作。此次决定派军舰参与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护航,是中方落实安理会第2118号决议和禁化武组织关于销毁叙化武各项决定的又一重要举措。

  此次护航行动是联合国授权下的多边行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表示,中国海军参与护航也体现了中方尊重和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华春莹也在19日的表态中说,“中方一如既往,同国际社会一道向叙利亚化武销毁工作提供必要支持。”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秘书长陈凯18日告诉国内记者,这是中国海军战舰第一次赴地中海执行护航任务,也是中国第一次为化学武器销毁提供运输服务,因此意义重大。

  各国分工细致

  将在公海销毁化学武器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8日报道,俄罗斯提供的武装运输车将首先在叙利亚境内12个地点收集化学武器,将其运至该国地中海港口城市拉塔基亚,其间中国将提供监控仪和10辆救护车,美国将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挪威和丹麦的运输船和海军护卫舰将把化学武器通过地中海移交给在意大利某港口的美国海军,中国海军将在该段护航。然后由美海军用配有钛合金集装箱等设备的军舰运往国际海域销毁。

  根据时间表,叙利亚主要化学武器设施及装备应在2014年3月31日前销毁,在6月30日前完成所有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

  护航任务对中国海军而言

  已是“轻车熟路”

  从军事与技术角度来看,这算不算是一次对中国海军的严峻挑战呢?曹卫东告诉本报记者,从任务的组织形式来看,本次护航与持续数年的亚丁湾护航任务非常相似,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这其实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观察家普遍认为,这次为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转运和销毁进行的多国联合护航,有望成为继亚丁湾护航之后,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曹卫东认为,正是在近五年的亚丁湾护航经历中,中国海军完成了600多批护航任务,这使中国海军积累了丰富的远洋护航经验。

  “当下的中国海军战略,‘远海合作’是非常需要的一环。从亚丁湾护航,到地中海护航,其实是一脉相承”,曹卫东说。参与此次护航行动的各国海军,几年前一直是亚丁湾护航行动的中坚力量,中国海军与这几国在防御和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并肩战斗”中,基本上可以说是“合作愉快”,已经过了磨合期。

  后勤补给不会有问题

  可能会配轻武器

  相比印度洋与红海之间的亚丁湾,孕育了西方文明的地中海,距离中国本土更为遥远。在这片“罗马帝国的内湖”执行长时间的护航任务,会不会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后勤补给提出严峻的挑战?

  曹卫东认为,“这次护航行动,是国际公约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行动,拥有国际社会的共识基础,应该说,环境比较宽松、良好。因此,执行任务的中国海军舰队,也完全可以在周边各国港口,得到所需的补给,对于编队独立补给能力的需求并不迫切。”曹卫东透露,在亚丁湾护航期间,我们的战舰就经常停泊于也门、吉布提等国港口,进行补给并休整。

  “而且,在环地中海地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有不少补给点,日常为民用船只提供服务,中国海军军舰来了,同样可以进港补给,即使没有‘微山湖’这样的大型综合补给舰随行,问题也不大。”

  目前,中国将派遣哪些军舰参与本次地中海护航,尚未公布。不过在曹卫东看来,很可能与亚丁湾护航一样,会在护航军舰上临时安装重机枪、榴弹发射器等轻武器,并搭载特战队员,并且有直升机的直接支援,不给恐怖分子任何可乘之机。(记者 屠晨昕 综合报道)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