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勿只顾眼前利益 若不探索科学将败下阵来

2013年06月21日 08:28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社评:希望太空授课点燃中国社会的激情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这次太空授课拉近了航天与中国民众、特别是与中国青少年的距离。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举行太空物理授课的国家。它反映中国航天技术的综合进步程度,也反映中国政府为获得公众对航天的更多支持在积极想办法。当然,太空授课依然是从美国“学来的”,中国要想有突破性创新,还需更多技术及思想上的储备。

  很多人认为,太空授课会激发中国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这种分析有其道理。但同样有很多人担心,重商主义如今在中国社会过于强大,它仍会把年轻人的科技兴趣压得喘不过气。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冒险精神的减退是全人类层面的。从深层原因上看,这是因为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安顿”下来,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战争、贫穷被限制在比较小的规模内。过于安逸的生活在消磨人类科学探索的部分兴趣。

  人类近年来的科技进步逐渐变得“内向”,它们致力于让我们过得更舒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做生意更容易成功。最典型的是IT技术,它的爆炸性发展几乎同时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内容和形态,但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角度看,IT技术又像是一层迷雾。IT技术应当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工具,就像一门外语,学会它是为了更广阔的目标。

  人类走向太空,其意义之重大堪比当年海洋生物走上陆地。但全人类太空技术的总积累这些年增加很少,美俄投入有限,中国稳扎稳打,有点像“细水长流”。太空技术进步对各国公众的吸引力都在下降,中国的太空站还未完全建好,舆论就好像已经“看破红尘”了。

  人类需要更高远的志向,在人类政治环境逐渐改善的情况下,国家应对组织科学探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科技进步最早的动力是要在战争中取胜,如今的动力是实现商业利益,这些目标说到底都太实际和狭隘。

  科学探索需要理想主义的激励和召唤,当中国逐渐接近人类科技进步的前沿时,我们需要在全社会逐渐铺垫这样的思想准备。科学市侩主义不能永无止境地在人类社会蔓延,曾在历史上处在人类文明中心的中华民族,应当为再次点燃人类科学探索的激情做出贡献。

  对科学探索的崇尚不仅应当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牢牢立足,还应不断扩大地盘,占据最突出的位置。这些年中国社会对西方重商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追随可谓一步到位,但市民哲学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则一直萎靡不振,连美欧人的那股闯荡劲都没学来。中国人的科技投入除了航天等少数领域,总体上过于求稳,急于得回报。反对航天投入的声音反而在互联网上此起彼伏。

  希望这次太空授课为年轻一代植入热爱科学探索的基因,也给中国全社会带来一定刺激。中国社会作为整体决不可成为只认眼前利益的市民主义大杂烩。中国需要探索,敢于并且能够承担探索的风险,否则我们的发展总有一天要泄气,即使因为运气好我们站到了人类进步的最前沿,也会很快败下阵来。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