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总装驻晋某基地持续绿化环境建生态型基地

2013年03月12日 1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解放军总装驻晋某基地持续绿化环境建生态型基地
    资料图:解放军总装备部驻晋某基地官兵在驻地荒滩上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尚春雅 摄

  中新网太原3月12日电 (尚春雅)年均降水量仅480mm、蒸发量却高达1960mm;年无霜期不到100天,冬季极端气温达零下42.6℃,冻土深度年均169cm……

  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解放军总装备部驻晋某基地,环境恶劣、气候特殊。

  在这里植树造林,有人形象地比喻其困难程度:“栽活一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

  该基地官兵不信邪,自1967年组建以来,历代官兵茬茬相接、代代接力绿化环境,硬是把驻地建设成为晋西北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最先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长最密的防风防沙林带。

  如今,原来的不毛之地,变为一座树木青翠、绿地绵延、花鸟共舞、流水潺潺的生态型军事基地。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个光荣传统”

  上世纪60年代,出于特殊的战略考量,因为位置偏僻、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等“保密性好”、“安全性高”的“优势”,该基地驻扎的这片当时被称为“荒芜孤地”的地方,由周恩来亲自选定。

  有兵的地方就要有绿色。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基地创业者们怀揣战斗激情,从进驻之始,便抓紧部队建设和任务准备空余,展开浩浩荡荡的植树造林、改造生态“大会战”。

  为提高植树绿化效益,基地当时制定植树造林硬任务:每年每人的植树标准为保活10株以上。同时,施行“植树挂牌”与“绿地包片”制度,每片新植树苗、每块新铺草皮,都挂上植树人姓名、立上绿化单位的名称。

  1975年,在当时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基地筹资集中开辟了一块占地10亩的苗圃园,还奖励当年的5个绿化工作先进单位,每单位150元植树育苗经费,鼓励每个单位都自己动手育苗。

  1985年,基地在总结组建以来植树造林经验后,将苗圃园扩建至70余亩,并建起专业林业站;基地党委还以文件形式确定每年造林1000亩的硬目标,并一直坚持到今天。

  1989年,全军召开绿化工作电话会议,要求部队进一步搞好义务植树活动。基地仅当年便组织官兵新建混合型果园200亩,在基地四旁植树29600株,成片造林1130亩。

  1989年至1998年10年间,该基地在推进驻地营区、军事禁区植树造林工程的同时,还为驻地当地义务植树24万株。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试验任务持续密集,但基地官兵植绿、建绿的任务不减、劲头不弱。为防止损毁已形成的林区、绿地,基地“宁绕道建设、不破坏生态”,多次会同专家进行论证,几易铁路建设路线设计,最终在不影响铁路功能的情况下,将铁路专线位移近6米,使林区绿地比设计之初的方案少损毁300多亩。

  最近几年,该基地在持续推进造林工程的同时,注重既绿又美、生态和谐,相继启动西山森林公园、和谐林、军民共建林、试验靶场绿色通道以及北海湿地、污水处理站、天然水引水工程建设等多项生态建设项目。同时,引进银杏、杏梅、胡杨、紫叶矮樱、金叶复叶戚等观赏性植物140多个品种。

  如今,基地场区化美化面积已达32万亩,营区内外点上成林、面上成荫、四面成绿、营区成景,绿化、美化、亮化和谐统一,生态型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政治任务”

  在总装驻晋某基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来推进。按基地传统与习惯,哪位领导不抓绿化,就是政治上不合格。

  黄土高原本身就土质疏松,加之又与乌素沙漠相邻、且在下风口,过去,基地场区时常出现扬尘、飞沙天气。官兵生活上的困难可以克服,可任务设备的保洁工作却容不得半点将就。

  为改变生态环境,基地在组建之初便确定“四周有防护林、营区无裸露地”的“绿色屏障”计划。

  当时的条件与技术有限,“外来品种”难成活,为尽快解决绿地过少问题,基地发动部队到驻地的芦芽山、烧碳山及周边河道挖草皮、捡石子,将营区内所有裸露土地全部铺上了“绿地毯”、石子路。

  被基地官兵亲切称为“植树司令”的、已故去的该基地原司令员乔平,他曾亲任基地绿化委员会主任,不仅带领绿化委员会有关人员,到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实地考察,还专门拜访和请教林业技术人员,亲自学习“缝植法”、“播桩法”等植树方法。据统计,乔平在基地工作的6年时间,仅自己一人便植树1300余株。

  2008年,基地徐司令员到内蒙出差,听说当地的大叶榆耐干旱、易成活,比较适宜黄土高原的生长环境。便俯下身一棵树一棵树地过,从树下捡起约两公斤的树籽带回基地,交给苗圃培育。育苗成功后大批量栽种,使这一树种第一次落户黄土高原,目前已在山西省推广。

  “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该基地各单位全部成立由军政主官担任组长的造林领导小组,组织官兵充分利用试验任务间隙和节假日,整地挖坑、修渠打井和植树种草,使基地的植树绿化规模不断扩大。

  仅最近7年,该基地就累计出动兵力30多万人次、机械3万多台次,动手完成造林95%以上任务,不仅弥补了经费的不足,而且培养和锻炼了部队艰苦奋斗、爱护环境的良好作风。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饱含科研精神”

  植树造林,本来是个季节性工作。可在该基地,却是一年四季植树不停:冬挖大坑、春浇透水、夏植壮苗、秋施底肥。

  这套由基地官兵自创的“四季植树法”,较好攻克了困扰当地百姓已久的“苗木成活难题”,并被山西省林业部门广泛推广。

  由于土地贫脊、干旱缺水,说起植树,驻地曾有谚语“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进灶膛”、“年年栽树不见树”。对此,基地官兵经过多年摸索,不仅利用春季大规模植树,而且发挥苗圃作用,将有些树木的种植时间放在了水分蒸发较少的秋冬季节,实现了从单季植树到全年植树的跨越。

  该基地还研究制定出乔灌草结合、混交林并进、保护原生植被、以引流泉水带动湿地建设等20余项造林绿化的基本模式,创新采取“活土换走原坑死土”、“地膜覆盖树坑保温”、“一坑多树”等办法措施,使树木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有的单位还推广应用了给树木打吊针,为树喷洒生根粉、保水剂等新技术,大大提高荒漠造林成活率和绿化效果。

  高级工程师赵士名,用科研方式研究种树。经过反复试验,他发现将废弃大豆油桶经过技术改造后,插上树苗、装上土,浇上一瓢水,即可抗旱两年不枯。

  “经过基地去年一年的试推广,这个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机械化批量育苗,移植苗圃也简单省力。”赵士名说:“这项发明已申报国家专利,曾有林业专家来电说,或会改变传统育苗模式,成为沙漠化条件下种树植绿的新途径。”

  为实现生态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的全面丰收,该基地不断拓展绿化的内涵,先后从国内外引进30多个名、优、稀果蔬品种,建成近千亩优质丰产示范园,打造晋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该基地还与地方园林部门联手,自建苗圃160多亩,培育苗木65万株,大大减少树苗外购数量,有效降低造林成本。近几年,又按照“低碳”标准,对驻地营区场区种植的苗木、草种进行精选,对种植的密度、面积进行精确计算,使造林绿化工程实现降噪、滞尘、吸碳等多种功效。

  通过持续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该基地驻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