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陆战武器下海作战已可共享海军水文数据(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10日 10:2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解放军装备的两栖战车
资料图:解放军装备的两栖战车

  海战数据进电脑更须进人脑

  在港口码头,遇见刚刚讲评完装载行动的该师保障部部长丁建昌,记者接过他手里的装载计划,发现陆军装备编组、舰船分配、人员物资上船顺序等等,计划足足有20多页。

  “就在几年前,一个波次上岸,到底能够搭载多少坦克战车、多少炮兵,还没有一本明白账。”丁建昌回忆说,运输船既有海军舰艇,又有民用滚装船,各种型号的运输工具,装载装备、人员的编组要求、特点规律均不相同,一次上舰往往涉及几百条装载数据,包括各型装备的尺寸重量、换乘起吊的临界参数、环境受限指数,以及船艇的载荷、空间设计参数等等。

  为此,保障部门对涉及到船、装两方的各类装载数据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采集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陆军通用装备及人员、物资装载分配辅助软件,如今只需作训部门提供装备配载的作战需要,系统就能自动筛选生成装载编组和舰船分配方案,实现了运力空间最优化使用。

  “推动这些变化的是官兵们主动联合素养的提高。”师政委刘法峰告诉记者,如今,海战数据不仅进了电脑,更进了人脑。数据意识加快了作战能力的生成——

  师通信部门专门为指控系统打上“海战补丁”,就海洋气候的电磁规律、无线电对抗等课题,选派技术骨干到友邻部队学习取经,摸清了在不同季风、气旋、气温条件下海上电磁环境的真面目,为分队战术通信协同积累下近千组经验数据。

  师火力部门结合作战特点,不断试验论证、分析校正坦克远射、自行火炮海上急射等火力打击样式的“海战版”,形成了多种型号主战装备的海上射击经验数据库。(唐得胜 梁申虎 丁雅涵)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