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甄嬛传》,那时候看电视剧《甄嬛传》我花了三天时间没日没夜、什么事也不做看完的。看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像神经病,看完又去买书,因为觉得不过瘾,还想看,李旭丹说小说更精彩……”上海越剧院的越剧《甄嬛》这几天正在逸夫舞台进行驻场演出,说起《甄嬛传》,在下本中扮演甄嬛的王派花旦王志萍显得兴致勃勃。她迷上《甄嬛传》时上海越剧院还没有准备排越剧《甄嬛》,当然王志萍也更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越剧舞台上塑造甄嬛这个角色。不过说起来也算有缘,王志萍与在上本中演甄嬛的李旭丹一样早早就爱上了《甄嬛传》。
与《甄嬛》有个“约定”
越剧《甄嬛》是上海越剧院这几年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戏,不仅仅因为它改编自当红的网络小说,还有着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曾在屏幕上“霸占”了数个月,更主要一个原因是因为好些年没有一部戏曲作品的票房好到这种程度了。王志萍说这个戏从排上本起自己就很关注了,越剧上本是由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他们小班演我也很开心的,现在想想上本小青年演也是恰到好处,我们演的话年龄感差一点。”虽然喜欢《甄嬛传》,王志萍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其中扮演甄嬛,因为她刚刚在越剧《双飞翼》中扮演了女主角,在明星演员如云的上海越剧院,一个演员要连续排两个新戏似乎不太现实,“所以我想都没想过会让我演。”
不过正如上本越剧《甄嬛》中甄嬛一角最终落在了早在有电视剧之前就迷上小说《甄嬛传》的李旭丹身上一样,下本中这一角色落在了曾没日没夜看电视剧《甄嬛传》的王志萍头上。虽然爱这部电视剧,但王志萍说自己一开始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因为“不知道我是不是行”,不过看完剧本王志萍就下了决心,“这也是应了我自己的一个心愿,演员都很想碰到一个另类一些的角色,而不是常规的角色。” 甄嬛与王志萍以往演惯的越剧王派经典剧目中的那些“林妹妹”之类的大家闺秀颇为不同,让王志萍看了剧本就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是个“蛮过瘾”的角色,“内心的挣扎体现得蛮充分的,我蛮有欲望要把它演出来。”
排戏一周被泼“一盆冷水”
作为一个“甄嬛迷”,王志萍说一开始自己觉得这个角色“在技术层面没有什么很难的”,“这个戏蛮保人的”。但一旦进入排练,感觉马上不一样了。脑子里带着电视剧中孙俪扮演的那个甄嬛的影子,虽然欣赏孙俪的表演,但王志萍马上发现自己没法借鉴,“孙俪演得这么好,很真实、很内敛,不是那么夸张,一旦想借鉴,却觉得在舞台上这样会觉得很怪。”毕竟戏曲是一种程式化的表演样式,虽然王志萍已经从艺30多年,但一开始排《甄嬛》时却依然有一种拿捏不准“竖也不是横也不是”的感觉,“她没有水袖,没有扇子,没有手帕……一点依托也没有,不知道两只手往哪里放。”
戏开排一周之后,王志萍说自己开始有点沾沾自喜,觉得总会有点甄嬛的影子了,但院长兼编剧的李莉却兜头给了王志萍一盆冷水“你怎么这角色不在感觉中,倒是华贵妃和皇帝配合得蛮好。”中了“激将法”的王志萍自己也觉得不满足了,甚至觉得甄嬛这个角色像个“药引子”,“把别人引出来了,自己没戏了。”不断琢磨着怎么让这个角色丰满起来,王志萍半夜三更给导演、编剧打电话,提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希望最后一场戏能让人物有所提升,结果第二天一早两个编剧各拿出了一个版本的唱词,看着两个编剧通宵赶写唱词后疲惫不堪的样子王志萍心里也很感动。
“无声嘶吼”哭出功力
在第四场中甄嬛亲手给清河王喝下毒酒,王志萍扮演的甄嬛有一段哭戏,她说在剧本中有四个字的提示“无声嘶吼”,自己为了想明白这“无声嘶吼”应该是怎样一种哭想到失眠:“这时甄嬛是不能哭的,她连哭的权利也没有,所以不是声嘶力竭,戏曲舞台上的哭都比较程式化,肯定也不能用。”王志萍为了琢磨什么样的哭声才能打动人几乎入了魔,在家里不好意思练,怕哭声吓到邻居,到了越剧院因为日程紧基本上都是马上进入排练,也没时间。于是她竟然想出了在上下班车上练。一遇到红灯停车,王志萍就试着发出各种“哭声”,虽然一般都会记得关上车窗再“哭”,但偶尔也会忘记,把别的车上的人吓一跳。
最后王志萍在排练场上排这段哭戏时,台下的青年演员也跟着掉眼泪,王志萍才觉得自己成功了。不过虽然舞台上这一段哭不过短短一瞬间,但真要反反复复排练起来却让人有点受不了。“如果这一场连排五次就要哭五次,哭得说话的力气、吃饭的力气也没有。”王志萍说每一次排都必须要真哭,有时哭不动想偷偷懒,但导演一点也不给面子,马上会吩咐“音响师话筒开得响一点”,“其实我是实在哭不动了,但偷懒也偷不成。”所以王志萍说自己那几天天天哭得眼睛肿、脸色差,平时喜欢“臭美”的自己总是被扮演皇帝的钱惠丽甚至剧组里的年轻人笑话。
与青年演员教学互长
越剧《甄嬛》的下本有三组演员,除了王志萍和钱惠丽等的明星版之外还有两组青年演员从建组的第一天就跟着一起排练,在下面做笔记、拍录像。说起这一点,王志萍一点也没有被“偷师”的不满,反而对这些年轻人颇多赞赏,也对这样的带教方式十分满意。她说两组青年演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可以看到整个创作过程,“我们现在看老师们的戏,只知道最后舞台上呈现出来是什么样的,然后去模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这次青年演员从读剧本,讨论角色的心理节奏、对人物的理解,到唱腔的调整,他们都参与了,所以他们不会不知所以然。”而且王志萍说有了两组青年演员,也不完全都是自己教青年演员学,有时自己也会从他们的表演中受到启发来调整自己的演出。
“想为家乡做点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志萍加盟上海越剧院之后一路走红,不过在她正当红的九十年代初王志萍加入出国大潮去了日本。等到7年后王志萍重返上海越剧院,整个格局已悄然变化,一切不得不从头开始,在明星云集的上海越剧院王志萍需要重新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这些年王志萍演的戏并不多,除了她自己投资的《蝴蝶梦》之外,新戏排得相当少,平时演出也不算多。有时王志萍会返回自己的家乡与舟山越剧团合作,2004年她与舟山越剧团合作了一部王派代表作《春香传》,从那时起王志萍就想着要在与普陀山近在咫尺的舟山越剧团排一出观音题材的越剧,却不料这个愿望一直拖了多年没有实现,最终王志萍决定在普陀山做一台视觉舞台秀《观世音》。
除了越剧《甄嬛》,这一年多来最让王志萍“魂牵梦萦”的是她在家乡普陀山投资制作的一台视觉舞台秀《观世音》。这是王志萍这辈子最大的一次“冒险”。而在这之前已经有两家公司投资尝试过这一项目,却都以失败告终。王志萍直言,这个投资用上自己一辈子的工资也是不够的,所幸这一决定得到了丈夫的支持。经历了最初“花钱如流水”的日子,经过了在上海和普陀山之间一次次的往返奔波,《观世音》目前已经在普陀山站住了脚,有专业团队管理,已经演出了700多场,还签了十多年的长期合同,王志萍也实现了“想为家乡做点事”的心愿。本报记者 王剑虹
手记记者
顺其自然
王志萍给记者的感觉一直有些矛盾,私底下,她说话嗲声嗲气总是柔柔弱弱得像个“林妹妹”,而在舞台上却是个很有爆发力的演员,这次的越剧《甄嬛》给了王志萍又一个“爆发”的机会。从日本回归上海越剧院,王志萍一直有点“半红不紫”的样子,虽然她自己爱折腾,排了《蝴蝶梦》得了“梅花奖”,拍了经典版越剧《红楼梦》的电影,但在明星云集的上海越剧院王志萍的位置总有些“尴尬”。不过这两年王志萍却似乎突然“吃香”起来,才排完《双飞翼》又接了《甄嬛》,不过说起这些,王志萍依然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丝毫没有得意之色。问她还有没有特别想排的戏,她说的却是老师王文娟的愿望,至于自己想排什么,王志萍颇有些顺其自然的意思。去年因为《观世音》项目采访王志萍时,她就说自己慢慢学会了放下,学会了看淡,也许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状态。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