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的“三宾”是什么酒?

  100多年前,日本流传一本学习北京官话的教材《官话指南》,编者是光绪年间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翻译吴启太(长崎县士族)和郑永邦(东京府士族),首版作序于明治十四年(1881年)。其中在第三卷《使令通话》的第七章,模拟了这样一段情景:老爷早晨起来,觉着身体不太舒服,便与仆人商量请个大夫来,正巧一位名叫用吉的大夫来了。对话如下——

  仆人:回老爷,巧极了,用吉大夫望看您来了。

  老爷:这实在是造化了,快请进来。你可以预备酒和点心。

  仆人:老爷,开甚么酒?

  老爷:开三宾罢,红酒若有也拿来罢。点心和果子,瞧有甚么就可以拿甚么来。

  仆人:是,老爷。那把酒钻是老爷收着了么?

  这段对话中的“红酒”无疑是红葡萄酒,因为需要“酒钻”。那么,“三宾”是什么酒?巧极了,在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侍郎衔候补三品京堂身份上奏的《奏陈振兴商务条议》中,建议仿照外国酿造的7种酒也有“三宾”。综合张裕公司早期文献可以确定:“三宾”即Champagne(香槟)!

  另外,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鳟泽彰夫还收藏有一本1906年的抄本《燕京妇语》(封面书名右边题“丙午岁在青原山”,左下方题“总译北边白血”),这是一本以日本妇女为教学对象的北京官话教材,其中的第十一课《中外贵显男妇会宴》有一段对话,提到在东单牌楼外国饭店吃西餐的时候,有个人“不会使刀叉”,而且“他管着比耳酒叫三宾酒”。所谓“比耳酒”,即Beer(啤酒);至于“他管着比耳酒叫三宾酒”,可能是因为这两种酒的颜色都呈淡黄色,加之“比耳酒”有泡沫,“三宾酒”有气泡。(陈耀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