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军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部在莫斯科近郊组建完毕。该集团军今年的训练计划已经制定,从团级到排级的战术演习中,将进行超过1500次实弹射击演练。俄国防部还决定,2016年,在西部军区和中央军区新建两个装甲师。
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是苏军、俄军中具有光荣传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卫国战争期间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十次突击、解放乌克兰和波兰、攻克柏林等著名战役,1944年获“近卫”称号,其战斗经历已成为苏军的传奇。
二战结束后,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隶属于苏军西方战役集团,长期驻扎在德累斯顿,1968年参加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苏联解体后,1992年迁驻至斯摩棱斯克,1999年被裁撤。
2014年11月13日,俄军以西部军区所属第20近卫诸兵种集团军部队为基础,包括第2近卫塔曼摩步师、第4近卫堪杰米洛夫坦克师、驻扎在莫斯科的第27塞瓦斯托波尔摩步旅、驻扎在下诺夫哥罗德的第6独立坦克旅等精锐部队,重新组建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隶属西部军区,沿用原有番号,司令员由原第20近卫诸兵种集团军司令员担任,主要装备T-72B3、T-80主战坦克、BMP-2步兵战车等。
俄军重建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不仅是为了继承光荣传统、激发战斗精神和意志。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态势已经形成,制天权、制空权、制信息权、制电磁权成为现代战争的决胜因素。高超音速武器、空天战机、无人机、网络战等新型新质战斗力发展迅猛,各军事强国均大力投入。俄罗斯也不例外,空、天、海、网等作战力量一直是俄军建设重点。
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俄军重建作为机械化战争标志的“坦克集团军”这样的大规模陆上战役集群,不禁让人要问:此举是否违背了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倒退?
组建“坦克集团军”是对新一轮军事改革的修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牵引,人类社会所有活动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相应地,军事理论、军事组织、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指挥控制等所有军事领域也在进行着全方位的“信息化”改造。在这个大背景下,各主要国家军队纷纷启动军事改革。
目前,各主要国家军队陆上作战力量的发展表现出指挥体系扁平化、作战编组小型化、武器装备轻型化的趋势,强调快速反应和远程兵力投送能力,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被给予同等重视。
相应地,各大国军队纷纷削减和裁撤陆军重装部队,陆军集团军的兵力编成更为多样化,“坦克集团军”“坦克军”这类建制几乎消失,坦克师和摩步师更多由装甲旅和摩步旅取代。
2008年~2010年间,俄军进行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组建四大军区,分别对应4个主要战略方向。战时,军区作为联合战略司令部,统一指挥辖区内各军兵种部队,实施联合作战。其中,西部军区面对波罗的海和北冰洋方向,对手是北约,下辖第20近卫诸兵种集团军、第6诸兵种集团军、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南部军区面对高加索、黑海、地中海方向,下辖3个诸兵种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东部军区面对亚太和远东方向,下辖4个诸兵种集团军和太平洋舰队。中央军区面对中亚方向,主要作为战略总预备队,下辖两个诸兵种集团军。
俄军大幅裁减了集团军数量,并认为“师、团”是为机械化战争准备的,编制过于庞大、笨重,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应用更机动、灵活的“旅、营”替代。
西部军区的辖区位于欧洲大陆,是俄政治、经济、工业、科技、文化中心和重心地区,人口密度大,集中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个重要城市,与北约成员国接壤,北约军事基地已推进至俄陆上边界附近,使俄承受着较大军事压力,两个诸兵种集团军兵力明显不足。
即使西部军区拥有俄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且优先装备最现代化的武器,但质量优势不总是能够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此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俄常规力量与北约在总体上存在较大差距。
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重建后,西部军区下辖集团军数量达到3个,这样,西部军区兵力不足的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俄罗斯人非常务实。基于新一轮军改后的运行情况,俄军认为,“旅”的建制过小,无法独立承担某一方向上的作战任务,实际上,现代陆军的“坦克旅”和“摩步旅”同样庞大、笨重,其机动性不见得比“坦克师”和“摩步师”强过多少,但战斗力却相差很大,应该恢复“师”的建制。
基于这种认识,2014年,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下令,恢复了前述的第2近卫塔曼摩步旅、第4近卫堪杰米洛夫坦克旅的“师”建制。当今,俄西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和政治形势日益严峻,组建坦克集团军也自然在意料之中了。
调整西部军区兵力部署的需要
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使得俄在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军事形势持续恶化。西部军区需要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这样的战役集群。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与俄长期龌龊不断。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波罗的海三国要求并欢迎北约在本国驻军,但为避免刺激俄罗斯,北约一直保持克制。美国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对作为俄国家和军事安全基础的战略核力量构成严峻威胁。
克里米亚事件和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爆发后,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频繁军演,俄以军演反制,双方均在加强兵力部署,实际上已经处于对峙状态。乌克兰东部地区虽已达成停火协议,但小规模战斗从未中断,政治解决前景不明朗。西方不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收复克里米亚成为乌加强军事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此外,高加索地区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长期存在。
2015年,美军增加在德国东南部军事基地的重型装备数量,从营级扩充到旅级规模,包括约250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等,还向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三国提供重型装备,并趁军演之机,将参演部队留驻波罗的海三国,等同于常态化部署。
作为预防和应对,俄大力加强其南部和西部战略方向上的兵力部署。这两个方向上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形势有极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
南部战略方向上,以南部军区部队为基础,组建克里米亚军事集群。西部军区所属第20近卫诸兵种集团军的第9独立摩步旅、第1独立坦克旅被调往邻近乌克兰的边境地区常驻,该集团军司令部也由下诺夫哥罗德迁往沃罗涅什,还计划成立新的摩步旅和坦克旅,组建乌克兰方向上的军事集群。
此前,第20近卫诸兵种集团军承担莫斯科的防卫任务,其所属的第2近卫塔曼摩步师、第4近卫堪杰米洛夫坦克师部署在莫斯科周边。这两个师转隶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后,莫斯科的防卫任务就由重建后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承担。
经过此番调整,西部军区的中央方向上,部署有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部位于莫斯科,主要负责莫斯科防卫,并作为西部军区的战略机动部队和战略后备部队,这也是该集团军在卫国战争和冷战期间长期承担的角色;西北方向上,部署有第6诸兵种集团军,司令部位于列宁格勒州,主要负责应对波罗的海方向的北约军事威胁和圣彼得堡防卫;西南方向上,部署有第20近卫诸兵种集团军,司令部位于沃罗涅什,主要负责乌克兰方向的危机反应与处置。西部军区总部位于圣彼得堡,实施统一指挥。
信息化军队需要以高度机械化为基础
军事变革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作为战争物质基础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事组织的形式和作战样式。军事组织和作战样式也需要与武器装备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提高作战效率。
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土极为广阔,而人口、军队员额是相对有限的。基于此国情军情,苏军和俄军都以“高度机械化”作为立军之本。
冷战期间,拥有强大、快速突击能力的苏联陆军重装集团对北约构成严峻威胁。海湾战争中得到验证的“空地一体战”作战构想,就是针对苏军入侵设计的。事实上,北约是无法阻止苏军推进的。
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土上,设有多个武器装备储存与修理基地。基地储备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数量足以再装备几支同样规模的苏军和俄军。战争或危机爆发时,人员可空运,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由就近的基地提供。目前,俄各大军区都编有数个这类基地。平时,基地职责是武器、军事技术装备和物资的储存、维护和修理,战时,基地编制转换为摩步旅、炮兵旅这类作战部队。
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学说》明确提出,在非军事手段无效的情况下,将使用军事手段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对未来战争判断上,俄军政高层多次公开表示,俄需做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俄军军语中的“大规模战争”,即“地区性战争”,指多个国家参加、洲内进行的战争。显然,这类战争是指在欧洲大陆进行的常规陆上战争。
大规模常规陆上战争中,在俄战略核力量的强大威慑下,在俄空天军空中打击力量和防空反导兵力的有力支援下,俄陆军大规模机械化重装集群实施突击,当今的北约仍然难以阻挡。
近些年来西方参加的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以及俄军在格鲁吉亚、克里米亚、叙利亚的作战经历均表明,小规模、轻型的战斗单位,具有更高的快速反应能力,便于远距离投送,尤其是在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相比重装部队更有优势。新一轮军改后,俄军员额下降到100万,对部队的机动性和远距离投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俄军近几年来的大规模军演和突击性战备检查中,跨军区远程兵力投送都是必有课目。
但应注意到,格鲁吉亚、伊拉克政府军这类国家性质主体,以及车臣分裂主义、乌克兰东部地区民间武装、ISIS这类非国家性质主体,与其作战的目标仍然是攻城略地、消灭其有生力量。因此,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火力战、运动战,仍然是主要作战样式,装甲部队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
俄陆军前总司令马斯洛夫认为,俄军不必复制美军的经验,恢复军、师、团编制,重建坦克集团军是正确的决策。事实上,美陆军一直稳定地保有相当规模的重装部队,并对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等重型装备不断进行高技术改进和升级换代。
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重装部队实施地面进攻,最终占领巴格达。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上使用轻型装备的美海军陆战队,也依靠重型装备,一直打到巴格达,创造了海军陆战队的陆上进攻最远纪录。
信息化时代,需要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打赢信息化战争。但是,信息化军队首先必须是高度机械化的军队,高机动性、高打击力、高防护力、高信息力缺一不可。在可预见的未来战争中,依靠火力实施物理摧毁的作用和效果依然无法被取代。
目前,我军正在推进信息化主导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提高基于信息化的体系作战能力,俄军重建坦克集团军的做法及其背后的相关考虑,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借鉴和启示。(作者李大鹏 单位:海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