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渐进航母之路
“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以及另外三艘直升机母舰的可能改装,将使得日本具有一定的两栖攻击能力和远洋进攻能力,对中国军队在近海和远洋的行动均构成较大的挑战
文/胡波
2017年岁末,据日本共同社等多家媒体的消息,日本防卫省正探讨将对海上自卫队“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进行改造,以使其可以搭载短距离起飞的F-35B战机。目前防卫省已决定将原计划引进的航空自卫队42架F-35A部分变更为B型,并将追加购买,同时还考虑把相关内容写入2018年即将修订的《防卫计划大纲》。
对于“出云”号,日本称之为护卫舰,而按国际标准,它至少应是直升机航母或轻型航母。若F-35B战机果真上舰,它的航母特征就更加明显,如若仍不算是航空母舰,它也是标准的两栖攻击舰。受制于“和平宪法”和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日本公开发展航母或两栖攻击舰有较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成本,此事在日本国内一向争议较大。但事实上,如评论所称,“忽如一篇新闻来,日本瞬间四航母”,日本的航母之梦可能即将实现。作为日本的海上邻国,又被日本认为是最大的安全威胁,中国有必要对日本航母的发展进程有清醒的认识,并对背后的意图保持必要的警惕。
渐进路线
日本是拥有丰富航母设计与实践经验的国家,二战时期,日本航母的技战术水平和规模一度达到相当的水准,除美国之外,没有其他国家的海军能够与之相抗衡。二战结束后,受制于“和平宪法”与专守防卫,日本不能建造现代化的进攻性航母。
然而,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在摸索建造直升机航母这样的类航母或准航母。总的来看,日本的航母计划经历了一个直升机驱逐舰、直升机母舰、准航母再到航母的过程。比较引人瞩目的是,在此过程中,日本连续发展了三型直通甲板战舰,即白根级、日向级和出云级,并在设计建造方面越来越大胆,排水量也越来越大,每级两艘、不断改进,走的是一个渐进路线。
日本首度规划反潜直升机母舰可追溯至1952年,当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前身──海上警备队在“新海军再建案”中,规划建造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CVH)作为反潜航空母舰,以对抗前苏联日益发展的潜艇部队。不过,由于国际环境、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此次动议并未如愿。
1965年,日本防卫厅在拟定“第三期防卫力整备计划”(1967~1972年)时,决定建造两艘直升机驱逐舰,每艘搭载三架HSS-2A/B反潜直升机,取代原本稍显宏大的反潜直升机航空母舰计划,这便是榛名级。
白根级是榛名级的改良版,它的基本设计延续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舰体、装备的布局类同,都拥有位于舰体中央的集中式大型上层结构以及能操作三架大型反潜直升机的机库、舰尾甲板,装备的配置也与榛名级十分类似,动力系统则完全相同。不过白根级的舰体比榛名级长6米,满载排水量增加到7000吨。
为了取代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两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日本防卫省在2000年发表的2001至2005年度《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首度提出了新一代的直升机母舰,名为“平成16年度直升机驱逐舰计划”(16DDH型),即为日向级。计划建造两艘,以取代两艘即将退役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首舰“日向”号于2009年3月18日服役,二号舰“伊势”号于2011年3月16日服役。
日向级标准排水量13500吨左右,满载排水量19000吨,其飞行甲板尺寸(长195米,宽40米)超过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等欧洲轻型航母。日向级可收容并操作整个护卫群的8架直升机,具备全天候的直升机起降能力以及完整的航空器补保能力;作业时,日向级至少能同时让2架直升机起降,并让4架直升机保持在随时运用的状态。
太像航母
在2009年8月31日,日本防卫省完成平成22年度(2010年)防卫预算的编列,其中包括建造标准排水量19500吨的22DDH大型直升机驱逐舰,预算规模为1139亿日元(约合10.4亿美元),以接替届龄的“白根”号(DDH-143)直升机驱逐舰。在2011年10月初,日本防卫省在平成24年度(2012年)防卫预算中又编列一艘22DDH的同型舰(24DDH),预算规模1190亿日元,用来取代白根级二号舰“鞍马”号(DDH-144)。2012年1月27日,首舰开始建造,2013年8月6日,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举行下水典礼,被命名为“出云”号,并于2015年3月25日正式服役,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护卫群的新旗舰。二号舰“加贺”号于2016年8月2日开始海试,并在2017年3月22日正式服役。
出云级舰长248米,宽38米,吃水7米,尺寸几乎比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大50%。标准排水量为1.95万吨,其2.7万吨的满载排水量竟然超过意大利海军13850吨的“加里波第”号航母、西班牙1.7万吨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和英国皇家海军2.1万吨的“无敌”级航母。主发动机为燃气轮机4台,双轴,轴功率11.2万马力,最高航速为30节。无论其外观设计,还是舰载武器配备,都无限接近航母。
出云级是日向级的放大改良版,仍沿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右舷舰岛等类航空母舰布局,全舰长增至248米(比日向级长51米),飞行甲板宽38米(比日向级宽5米),标准排水量达19500吨(日向级为13950吨),可容纳14架直升机(日向级为11架),同时操作5架直升机起降(日向级为4架)。除了舰体规模比日向级更为庞大外,还拥有日向级所不具备的两栖部队运输能力和海上补给能力,舷侧设有两栖部队滚装舱门,舰尾设有燃料纵向补给设施,多任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正是因为出云级太像航母,所以自该项目进行之初,国际防务界就有猜测,F-35战机可能会上舰,或者说“出云”号改造成搭载战斗机的航母的潜力非常大。该型舰甚至比一些轻型航母的甲板面积还要大,搭载战斗机在技术上不存在大的问题,加之F-35B战机可短距离起飞,并能像“鱼鹰”倾转旋翼机一样垂直着陆,甲板甚至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动,只需要涂上耐热涂料、增设或完善航空燃料储存罐、弹药库和改进空管及地勤服务。为了提高效率和战斗力,还可以安装滑跃甲板,当然这可能要费些周折。
基于不同的用途与战场环境,出云级最多能搭载12-20架F-35B战机和少量其他类型的飞机。实施制海作战时,或可搭载12架F-35B战机和4架直升机;实施两栖作战时,还可以起降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日向级同样具备改装成航母的潜力,只是规模要小,该级舰有望搭载8架左右F-35B。F-35B的上舰,意味着出云级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中的作用和使命都将发生实质性改变,即不再聚焦反潜作战,而着力多元化的功能拓展。除了加强制空制海能力之外,在其他功能方面,出云级也有较大拓展,增加了能有效支援国际维和与人道支援任务的设施,强化了支援登陆作战的能力。
务实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改装是日本在当前国力和国防战略下的务实理性选择。如前所述,日本向来不缺乏发展航母的动机。航母是远洋舰队的中枢,舰队依赖舰载机去强化空中侦察预警和争夺制空权。由于舰载直升机始终存在作战半径过小、升限及机动性过低等先天性弱点,没有航母的远洋舰队无论是在作战半径还是作战强度等方面都显著弱于拥有航母的舰队。
日本经济高度仰仗进出口贸易,能源的90%依赖进口,海上生命线的防护是海自的重要使命,这是日本发展直升机母舰和航母的首要动机。而随着日本海上自卫队加快走向海外及远洋,对舰队空中对抗能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不过,现代大型航母的建造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目前能够独立建造并有效使用5万吨级以上航母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冷战结束之后就没有建造过航母,英国和法国的航母项目或多或少都有美国的技术支援,如英国最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舰载机、弹射器等关键装备均进口自美国。
日本的制造业是很强大,但在军工领域,日本只在局部领域有领先世界的水平,就体系化制造能力而言,它显然远不如英国和法国。连法国和英国的航母计划都一波三折,日本就不可能不考虑航母计划潜在的技术风险。而且,现代航母的造价不菲,运行维持费用更是天价,要造航母就必须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这在日本是个不小的障碍。另外,虽然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要公开造航母估计仍会面临不小的舆论和政治压力。
相比而言,建造两万吨级左右的两栖攻击舰或准航母,却是个性价比颇高的选择。一方面,高烈度的远洋军事对抗在当今世界较为稀缺,在应对大部分的海外行动中,日本可能面临的是跨国犯罪集团或中小国家,十来架F-35B已经绰绰有余,改装后的出云级对于日本而言既经济又实惠。另一方面,日本主要防卫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日同盟,在全球大洋日本毕竟有美国的庇护,即便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和特朗普政府都要求日本防务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但在东亚以外的全球其他海域,日本依然是处于支援美军行动的配角角色,发展大型航母的需求不大。
两栖攻击舰或准航母无疑是现代军舰中大小与排水量仅次于超级航母的类别,因此对于未拥有超级航母的国家,或是在没有配置航空母舰的舰队中,它们往往会成为舰队的旗舰或核心。强大如美军者,也十分注重两栖攻击舰和小型航母的作用。2003年开始,美军在航母打击群外,又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组建远征打击群;近年来,美军正在考虑和探索,未来在维持12艘航母打击群的同时,要建造一些小型的航空母舰。
中国面临的挑战
“出云”号的改装会对中国构成一定的挑战,但不宜夸大。中日在钓鱼岛和东海的空中对抗,主要是陆基航空兵的角逐,航母或准航母的几十架舰载机起不了主导性的作用。中国的航母都难以改变近海大规模对抗或战争胜负的结局,日本的准航母就更不可能有太大发挥空间。当然,“出云”号等四艘可能的航母会一定程度弥补西南方向离岛机场的不足,加强离岛的防御力量,并提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综合作战特别是空中和两栖进攻能力,这将加剧中国军队在东海方向行动的复杂性。不过,随着中国海军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升,只要兵力运用得当,这并非是不可以克服的困难。
实际上,“出云”号等潜在航母对中国的更大挑战将会是在远海远洋。“出云”号等母舰为旗舰组建的远洋编队将对中国的远洋力量构成较大的挑战和威胁,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如若得到美军的情报和数据支援后,将更为棘手。
从目前中日两国的兵力部署及使用来看,两国可能发生远海远洋对抗的主要有三个海区:一是第一岛链外的西太平洋,中国军队必须经此走向远洋,近年来,中国海空力量也频频到此海域进行演习训练,而日本始终对此保持高强度的戒备和监视;二是南海远海海域,近年来,日本越来越高调介入南海事务,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力量存在,2017年5月至7月,“出云”号就曾在南海进行了三个月的巡航或部署;三是北部印度洋海域,中日两国均将印度洋视为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开始在该区域寻求补给基地,并努力保持常态化的力量存在,两国关系一旦严重恶化,两国军事力量在该区域也有可能爆发摩擦与对抗。
在上述海区,也许会出现“出云”号编队与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摩擦与对抗。就两国远洋舰队的质量来看,两国各有千秋,总体上中国占优。日本在反潜、盟国支援等项目上有优势,而中国在规模、区域防空和体系化能力方面略胜一筹。原本在舰艇和传感器质量方面,中日有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中国海军进步很快,质量差距恐不再是个重要的变量。
总的来看,“出云”号以及另外三艘直升机航母的可能改装将使得日本具有一定的两栖攻击能力和远洋进攻能力,对中国军队在近海和远洋的行动均构成较大的挑战,需要引起中国方面的高度重视。关于“出云”号改装,中方应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如何未雨绸缪、如何更高效有力地进行反制,我们必须设想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舰队就可能在远海或远洋遭遇日本的另类航母编队。考虑到短期内中国的航母不可能大批量服役,大规模向海外部署航母战斗群的成本代价又过高,美国、日本这种以两栖攻击舰或准航母为核心组建远洋舰队的模式同样值得中方借鉴。
(作者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