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声明能遏制“一稿多投”吗?

  最近包括《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等国内的45家著名文学期刊,发布一份《关于作品抄袭与一稿多投问题的联合声明》,文学作品“一稿多投”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一稿多投”何至于如此泛滥?一纸声明就能遏制“一稿多投”吗?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一稿多投”仅仅是因为想多赚点稿费吗?

  这发布声明的45家文学期刊,几乎囊括了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文学杂志,可见“一稿多投”已经到了何等泛滥的地步。现在,在一家期刊上看到一篇作品,隔不了多久又在另一家期刊上看到同样的作品,这样的事情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过去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有的写作者利用各地信息传播的隔膜,一篇作品分别投给三个间隔较远地区的文学期刊,拿三份稿费,而各地读者也还蒙在鼓里。但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如何多投,总难免“穿帮”。所以让人感觉“一稿多投”已非常严重。

  “一稿多投”当然违背了文学期刊“原创、首发”的原则。一篇作品在很多地方出现,那刊登作品的期刊也就不值钱了,也会影响期刊的销售。所以这份声明的措辞是严厉的。“1.再次重申文学期刊‘原创、首发’的原则。2.我们承诺稿件一旦留用,及时通知作者本人,作者须确认稿件专投及原创性。请作者对自己负责,切勿一稿多投,更严禁抄袭。3.存在抄袭行为的作者,一经发现,将予以公布谴责,刊物将拒绝刊发其任何作品。4.存在一稿多投行为并刻意隐瞒不告者,一经发现,若未刊出,立即撤稿,若已刊出,扣除全部稿酬,并予以公布,两年内不再刊用该作者作品。”

  有人将“一稿多投”泛滥归结于文学杂志稿费太低,作者想通过“一稿多投”,多赚点稿费。但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其一,现在很多著名的文学期刊都得到了财政支持,大幅增加了稿费标准。稿费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千字300元,有的甚至是500元,这与过去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其二,现在仍在坚持写作的人,多数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们并不完全靠写作生存,而是以能够发表为最大光荣。

  所以将多赚稿费作为“一稿多投”并不完全说得通。而一些文学期刊对于作者投稿的消极怠慢态度,则可能是“一稿多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要想获得作者尊重必须先尊重作者

  也就在《联合声明》发出的不久之后,一位写作者“南方的叶耳”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稿为何不能多投?谁在制约作家的投稿自由及其他》的文章,对一些文学期刊在处理作者投稿的态度上提出质疑。“南方的叶耳”曾写过一部短篇小说,他在同一天投给了三家文学期刊。“等了大半年,先是一家回复,说写的哪里是小说,那意思是说,你写的什么玩艺啊?接着第二家更不靠谱,他说我的写是散文,不是小说,发不了。我怀疑他根本就没有认真读我的小说。就在我怀疑和懊恼的时候,很快收到了第三家文学期刊的来信,说小说通过了终审,决定刊发。小说发出来后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喜欢,小说还被选载了。这个小说差一点获得了国内某个重要的文学大奖,还得到了评论家的认同和鼓励。”

  “我当时就想,如果不是一稿多投的话,也许我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打击,也许根本就没有信心去投第三次了。幸好那次的一稿多投改变了我小说的命运,我是该谢谢一稿多投,还是该像某些编辑们联合声明的那样痛恨一稿多投呢?”

  “南方的叶耳”对于“一稿多投”的自辩虽有片面的成分,但其也提出了另一个有关“一稿多投”的原因——怠慢导致了不专一。情况也大致如此:过去文学期刊收到投稿,一般会在一两个月内给作者答复,现在有一些期刊只给确定发稿的作者回复,“不回复则代表不录用”,甚至“不退稿,投稿请作者自行备份”(从这一点看,“南方的叶耳”收到退稿信还算是幸运的)。漫长焦虑的等待,使得作者难免生出“异心”,要“一稿多投”碰碰运气。

  可惜的是,在这则《联合声明》之中,作者看到的更多的是期刊如何处置“一稿多投”的权利,而没有他们的义务。义务只有“我们承诺稿件一旦留用,及时通知作者本人”。那如果不留用呢?是不是就不用及时通知了呢?是不是就要置作者于等待的焦虑而不顾了呢?显然,要遏制“一稿多投”,仅仅靠说不到痛点的一纸声明,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