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现代二十四孝”:是善意提醒 莫成道德枷锁
2015年06月02日 09:33 北京晨报

  “关手机,陪父母好好吃顿饭”“给妈妈做个面膜”“给爸妈打个电话”“教爸妈用微信”“带爸妈做体检”“出差给爸妈带个小礼物”“走慢一点,等等爸妈”……连日来,一组在各种场合提醒孝亲的图片在网上悄然流行,还被赋予“现代二十四孝”。现在“现代二十四孝”被广泛热传(6月1日《人民日报》)。

  支持

  让亲情无缝对接

  相比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那些古代二十四孝故事,“现代二十四孝”对现代人来说更亲和有趣,更容易让人接受。

  由于父母与子女出生、生活的时代差异,使父母与子女对同一问题看法存在较大差异,以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纵观现代二十四孝,反映了天下父母的心声,可以说对子女来说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就是举手之劳,多数人也基本没有做到。这与没有上升到孝的高度有关。孝是数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面对“孝”字只要能做到没有人愿意背负不孝的骂名,更何况还是举手之劳。父母是天下最不成功的商人,也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现代二十四孝已引起人们共鸣,子女按照现代二十四孝去做,必然会使父母整天笑逐颜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裂缝得到完美修复,实现亲情无缝对接。

  李方向

  评判

  朴素的孝心最伟大

  这几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愈发重视孝道。官方层面,从中央到地方,都把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程重力推进,一个个各级孝贤典型被挖掘。这些人都来自基层,有些是机关干部,有些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故事都不惊天动地,但无一不传递了朴素的善心、良心,让人感动,发人深思,在市民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民间方面,各种志愿服务、孝老敬亲佳话被传唱。“教爸妈用微信”等提醒孝亲图片就是缩影。

  谁都会有老的一天,老态龙钟、老眼昏花,甚至孤苦伶仃。做个孝顺的晚辈,也是在为自己的晚年积德筑福。“走慢一点,等等爸妈”等“新24孝”之所以引起社会共鸣,说明在物欲至上的今天,朴素的道德依然新鲜,人们灵魂深处的本善依旧闪亮,中国传统道德的魅力仍然炫目。道德和人性的美可以传递并影响整个社会,希望更多的人将朴素现代的“新24孝”化为日常行动,也愿朴素的孝心萦绕每个家庭、充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王文武

  建议

  网上网下都要热

  “现代24孝”,不仅要在网上“热”,更要在现实生活中“热”。或者说,网上“热”只是一种虚浮的孝,生活中的“热”才是真正的孝。而要在现实中迅速“热”起来,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尤其是“追逐”互联网的“粉丝们”,不仅要在网络上做“强音”,更要在生活中做“孝者”,带头做到做好“现代24孝”。

  当然,“现代24孝”虽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要全部做到尤其要做好,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试想一下,如果在今天的饭桌上,你还不顾父母的感受低头刷手机,而且刷的或转的又是“现代24孝”,即使你阅读了或转发了,也不可能成为“孝子”或“孝女”。

  因此,在阅读或转发后,不要忘了,首先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从“现代24孝”的“第一条”开始……

  姚明胜

  提醒

  别变为道德枷锁

  孝顺父母,并不一定非用“现代二十四孝”来评价,而是要读懂其中的内涵,将“现代二十四孝”当成一种善意提醒。很多时候,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其实都是孝顺的体现。

  父母与儿女之间,最需要的就是感情的交流,能够彼此将对方装进心里。孝顺与否,要结合客观实际情况,用心去照顾、慰藉父母,并不需要完全体现在形式上。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去体贴父母、善待他们,才是最为重要的。孝顺并不是装样子,也不是非要参照僵化的“现代二十四孝”规定,只要儿女与父母在情感上容纳彼此,就是孝道的精髓所在。

  由此,作为儿女,不要将“现代二十四孝”当作道德枷锁,而只是当成一种提醒。只要用心对待父母,在心里惦念父母,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照顾父母,这就是对孝顺含义的完美诠释。

  曹佳豪

  三 言 两 语

  具有可操作性,身为儿女的,没有理由做不到。——杨从珂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礼尚孝必须光大。

  ——赵晓鸣

  目前,这24孝普遍缺失,希望引起共鸣之后,能够共同遵守。——吴晓青

  力所能及就好,不必条条照搬。——马中河

  相对于古代的“二十四孝”,“现代二十四孝”具备合理与可操作性,值得提倡。——张晶

  概念提出来的,如何持之以恒地铭记在心? ——张永现

  个人表达感情各有不同,真要总结起来,其实真心足矣。

  ——曹越农

  啃老族尤其要遵守。

  ——方向

分享到 0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