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留美物理学家王中林:为国贡献义不容辞(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31日 16:43 来源:神州学人 参与互动(0)

  为国服务不是形式,是心态

  为国服务,对我来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的、多方面的。

  1992年,我博士毕业5年后,便开始了为国服务。当时是和中科院合作,利用暑假帮助辅导学生。清华大学附近的蓝旗营,中科院有个实验室就建在那里,那时还没修四环路,交通不是很便利,我天天骑自行车往那边跑。从那时起,我和中科院便开始了长时期的合作。2001年,我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3年。2004~2010年,我推动并促成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北京大学的联合博士学位的项目,这是首个由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审批通过的联合博士学位项目,从2006年到2009年我代表佐治亚理工学院出任中美联合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主任,并参与了工学院的建设工作。在北大的任期结束后,我开始帮助华中科技大学建立研究纳米技术的科研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我很享受和国内的科研人员合作的过程,在这些岗位上我很用心,也很开心。但是现在,为了集中精力组建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我不得不辞掉了国内所有的兼职。现在一有人问我在国内的工作单位,我就只有一个答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在形式上,我的为国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回国讲学和交流合作。十几年来,我平均每年回国8~10次,今年已经回来5次了。每次短则停留10天、2个星期,长则1个月,基本上是讲学或进行科研合作。所以算起来,我每年在国内的时间应该占了一大半。为国家作贡献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态。很多人问我这么跑累不累?当然累,坐飞机累,倒时差更累。那为什么还要做?我说,一个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当初如果不是国家给了我出国留学的机会,我很难想象今天在做什么。在为国服务的问题上不应该有任何的犹豫和顾虑,不应该有任何推脱的理由。你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能力,就必须要去做。

  第二方面是人才培养。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任教的18年里共培养了133名博士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其中100名以上是华人学者。这133人中有7人现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7人在台湾的大学里任教,还有几十人任职于中国大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果一位教授的科研做得不错,但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只能说成功了一半。我认为,一名成功的教授=杰出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培养学生不是简单的教学,要对他们的人格产生影响,对他们的学术风范产生影响,对他们做学问的严谨程度产生影响,要把自己的理念、思想传递给他们,培养他们从事科研事业的热情,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方面是帮助国内的科研单位建立必要的研究机构,介绍新的科研理念和学术风范,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和国内学者合作,引导他们登上国际舞台。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首先要和他们交流,找到一个研究方向,做出一定成果,然后共同发表文章,这是第一步。第二步,邀请他们在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有意为他们创造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逐渐地就能实现与国际学术领域的融合与接轨。同时,也会加深西方人对我国科研水平的认知和了解。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贡献。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在国内建立科研实体,建立能够真正地、直接培养人才的科研院所。我们可以一切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做起。为国家做事,是不论时间、地点和形式的,只要有心,就能把事情做成。

  育人也是一大贡献

  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我想再多说几句。我出国留学的时间比较早,也算是留学生的前辈了。后来我带了很多学生,包括来自国内的留学生,他们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年轻、聪明,拥有不错的家庭背景,生长条件优越,基础教育过硬。他们的前面有领路人,后面有一个强大国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我们那个年代,经济条件差,无依无靠,只能自己摸索奋斗,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这也练就了我们极强的独立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做事情有那么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当然,新时代的留学生也面临着很多竞争。如果能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做学问,相信他们会比我们更加优秀。

  我对我的学生有四讲。第一讲是如何做人,第二讲是如何搞科研,第三讲是如何写科技论文,第四讲是传授科学的规范和精神。在筹建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过程中,我对所里年轻的科研人员提到过32个字:追求科学,敢为人先;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精益求精;顶天立地,铸就品牌。

  “追求科学,敢为人先”。西方人没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的后面跑。正因为别人没有做,我们才要做。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

  “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做科研得下狠功夫,要敢于提出新概念。纳米发电机、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我提出了这些新概念,还要敢于面对别人的挑战,甚至是全世界的挑战。实话说,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我走遍了全世界,美国、欧洲、国内,到处讲学,在大庭广众下回答别人的问题,我不怕回答问题,这才叫学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真正走出去,打造世界品牌。

  “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做科研要学会坚持,短平快是行不通的。看准一个方向走下去,可能10年、8年方见成效。另外,要坚持做大做强,而不是星星点点。就像建一座宫殿,不能光栽几根柱子打地基,要把顶篷、内饰等等所有东西都建起来。我们要自己创建一片大的领域。

  “顶天立地,铸就品牌”。即从原始创新为基点,以应用为牵引,从技术转化到最后成果的产业化为目标来做科研。高深的学问最终能发展到实际应用,这种“一条龙”的科研思路,就是“顶天立地”。另外,做学问也要讲品牌,品牌效应是长时间坚持下来的结果,之所以叫“百年老店”,做学问也是这个道理。我不管其他的品牌有多流行多热门,我一定不会去追潮流,而是坚持做自己的品牌,我希望自己做的品牌能够成为他人追逐的对象,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在我大学期间,有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学极其认真,给我们上课从不带课本,所有内容都在他脑子里,再复杂的公式也能讲得出神入化。整节课听下来,就像看一场演出,一分一秒都不会走神。这对我之后的教学工作启示很大,首先讲课要吃透内容,其次要把吃透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表达上也要有讲究,语言要阴阳顿挫,高低有分,时紧时慢。无论是用英文还是中文,都要热情洋溢,激情饱满,更重要的是富有思想。听者就会像听故事一样,这样他们会很容易记住你讲的内容,这就是你要达到的目的。

  这是我教育学生和培养人才的一些理念。当你60岁的时候,你有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在学术领域和你水平差不多的优秀学生,你这个老师才算合格。这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我相信我能看到。我们现在筹建的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将来每年都要招收几十名学生,若干年下来就是几百名,要把他们都培养成才,对国家也是一大贡献。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