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才是一个重要支点。长三角城市纷纷把新一轮的人才战略,浓墨重彩地写在了发展的大旗上,以此进一步摆脱对土地的倚赖,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无锡“530计划”、镇江“331计划”、苏州“姑苏人才计划”、常州“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南通“131计划”,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求贤若渴、引才心切,无疑已成为时下长三角城市的新表情。
“人才红利”值得期待
施正荣成就了尚德,尚德成就了无锡新能源产业,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转型,这样的引才思路被越来越多长三角城市认可,越来越多的施正荣正在被批量复制。
引进海外高端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和切入点,各地干部的工作重心也很快由招商引资转为招才引智。苏州推出的“姑苏人才计划”政策就十分诱人,给予“高级海归”50—250万元的安家补贴、100—4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最高500万元的担保融资贷款,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免3年租金的工作场所等。据了解,近年来,有技术、有项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年均500人的速度加速流入苏州。再看无锡、湖州、宁波等市出台的引才计划,也多在启动资金、办公场地、风险投资、人才公寓等政策方面抛出绣球,“高级海归”在长三角的集聚,催生出新能源、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一批原创性的高科技企业,收获“人才红利”指日可待。
引才突出“聚焦产业”
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已是刻不容缓,但新兴产业如此多,究竟各个都试,还是找准重点?从长三角各地的人才争夺战中可观,有些城市尚未明确发展哪个主导产业,因此表现出笑容各路英才的“大肚”;但更多的城市则根据自身特点有方向性地引才,力求准确聚焦某一新兴产业。
今年湖州的“南太湖精英计划”对引才重点进行了调整,原来的文化创意被调整为现代服务业,即引才重点领域为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在刚刚召开的绍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优先培养和引进国际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创意、旅游商贸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端人才,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不同的是,有些城市已经抓住有望优先产业化的领域,打出“主打牌”。譬如无锡明确将物联网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提出建设“东方硅谷”,在未来三年,重点引进并支持80名物联网科技创业人才和80名物联网科技创新人才。
无锡首批“530”人才之一、无锡辐导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向光介绍,技术性人才往往在企业经营方面是弱项,对此,无锡安排了数十家本土的成功企业老总与 “530”人才结对,做他们的创业导师。“土鳖”和“海龟”结合,既能扶持创业阶段的“530”企业,又能给资金实力雄厚但苦于没有好项目的传统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会,形成加快产业化和企业转型的双赢局面。
聚才考验政府能力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近100万优秀人才长期留在海外学习和工作,这批海外留学人员大多在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高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工作,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视野。不过,“批量”引进这批海归创业者,比拼的远不是优惠政策,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才是决定引才大战胜负的关键。
无锡前几年提出了著名的“530计划”,即5年内吸引30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与之相配套,无锡提供“帮人才找人才、帮人才找风投”的特色服务。无锡市人事局副局长胡逸告诉记者,凡是获批的“530企业”,不但资金、场地马上落实,而且从高级经理人到一般的技术工人,无锡人才市场全部免费提供服务;科技初创企业要抵御发展初期的“寒冬”,获得当地风险投资至关重要。在无锡,只要项目有价值,“530”人才不愁没有“棉衣”穿。据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总经理于波介绍,目前,“政府引导基金+专业风投”格局已基本成形。具政府背景的基金主要是从事风险较大的天使投资、种子投资,企业相对比较成熟后,政府就不再冲锋在前,主要是引导各种社会资本进来,从事风投创投、股权投资等。目前,无锡由各类社会资本组建的风投基金至少在四十家。(李晔 杨健)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峰】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