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招:“铁饭碗”专业受“追捧” 外语财经类遭“冷落”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郭伊珞
在今年广东高招中,许多院校地方专项、公费师范等专业的投档排位有所上升,考生报考热情高涨。与之相比,外语类、财经类专业却纷纷“遇冷”,尤其是不少外国语院校,今年在粤投档排位降幅较大。为何考生“求稳”心态变成主流?记者向多位考生了解情况。
排位变化:
公费师范专业尤其受“追捧”
待遇好、薪资高、可考教师编……在今年广东高招中,师范类专业热度不减,像华南师范大学今年师范专业在粤扩招至2085人,在普通类本科批招生的最低排位仍有上升。其中,公费师范专业尤其受考生“追捧”。今年广东公费师范共招2130人,其中“公费定向”的招生总名额为200人。确保有编有岗、连读5年后分配当老师、在读期间免学费等政策支持是吸引考生报考的主要因素。从去年开始,公费师范专业就普遍出现投档最低排位有所提高的现象。今年,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公费师范专业投档最低排位均上升,部分扩招院校的最低排位也进步明显。
与师范类专业相同,高校地方专项也常被不少考生视为“铁饭碗”专业。一般来说,各院校地方专项的专业组会比非地方专项的投档线要低,像汕头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的地方专项投档线都远低于其他专业组。但今年,历史类中不少高校地方专项专业组的最低排位上升明显。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地方专项最低投档线都较去年上升了千余名,像广东金融学院等院校还出现地方专项比非地方专项专业组投档线高的情况。
与之相比,今年不少外语类、财经类院校在广东“遇冷”,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最低排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小语种专业尤其受“冷落”。其中,降幅较大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的物理类(不含地方专项)最低投档线为555分,最低排位从往年的3万左右掉到了6万以外,比去年降低22489位。财经类院校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院校投档线也均有下降。
学生:
“外语热慢慢消退是事实”
“铁饭碗”专业受追捧,外语类、财贸类专业却“遇冷”,为何越来越多的考生不再选择往年都十分热门的外语、财贸类专业?记者了解到,之所以考生选择师范类、地方专项,就业有保障、追求稳定等因素是他们选择报考的最主要原因。
曾紫琪是在今年广东高考中报考了英语师范专业的考生之一,喜欢英语也擅长英语的她深知今年师范专业竞争激烈。但毕业后“打算考编做老师”,她最终还是选择报考师范类。而对于身处贫困地区的考生,地方专项更是他们的“最优选择”。陈熳玲今年填报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地方专项专业组,她坦言:“身边有很多同学报师范专业或地方专项,他们都打算将来做个老师,安安稳稳的,地方专项政策对我们这类考生来说非常友好。”
毕业出来直接分配就业,这类“铁饭碗”专业确实对于追求就业有保障的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与之相比,外语类、财贸类专业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吗?梁文生是今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表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外语专业,尤其是小语种专业,就业难是肯定的。”高考结束后,梁文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的日语专业,更多的是出于兴趣。
但他也表示,外语类专业就业难的声音并不是今年才有的。“从我大一开始,就有听说过外语专业就业难,只是疫情把这个现状加重了。”在他看来,与其说难就业,不如说是“就业的内容和自己设想的方向不一致”。对于广外今年分数线暴跌的情况,他坦言,自己确实也会心理不平衡,他认为,但随着时代进步和大环境的改变,“外语热慢慢消退是事实”。
与外语类专业相比,不少就读于财贸类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前景仍比较乐观。目前就读于某211财经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余峰表示,就她目前经历来看,目前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还是比较高的,从985院校或者“两财一贸”毕业的学生,“在券商研究所的应届生工资大概20万/年-30万/年,只要努力,年薪百万不是问题。”但余峰也渐渐意识到,像金融这样的财贸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资高的人其实凤毛麟角,平均薪资较高的同时压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