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超长版”三伏天来了!警惕“夏日杀手”热射病

“超长版”三伏天来了!警惕“夏日杀手”热射病

2022年07月18日 16:26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关于热射病,国家卫健委权威解答来了!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多人确诊热射病,并且已有致死病例。7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热射病相关问题的权威解答。

  1.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2.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3.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4.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①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②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③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5.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①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

  ②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

  ③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

  ④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

  ⑤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①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②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③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④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⑤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6.如何预防热射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据国家卫健委网站

  牢记“三防四补五禁忌”,三伏天健康攻略请查收!

  “你那里热不热?”成了异地亲朋们的关切问候。然而真正的“烤”验来了,7月16日正式“入伏”!对于很多地区的人来说,刚刚经历了30天的高温天气,又无缝衔接40天的“超长版”三伏天。

  今年的三伏天是“超长版”——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为何会有超长版三伏天?这是因为三伏天中的“中伏”时间长短并不相同,入伏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而今年的伏天总共40天,确实是“超长版”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如何平安度过这个超长版三伏天?请牢记“三防四补五禁忌”!

  三防:防中暑、防脱水、防寒凉

  防中暑:天气炎热,尤其是要防中暑、防热射病。特别是中午、下午最热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如果高温外出或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比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注意通风、不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

  防脱水:高温、酷暑出汗多,一定要及时补水,防止脱水。特别是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当我们口渴时,身体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如果感觉极度口渴、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现象时,就可能已是中度脱水状态。

  防寒凉: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寒”。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四补:补钾、补蛋白、补精气、补维生素

  补钾: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补蛋白:天热很多人食欲差、吃不下饭,往往选择吃一些凉拌菜、水果、凉粉凉皮等,而这些食物没法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三伏天期间,要适当吃一些鱼、瘦肉、豆腐、鸡蛋、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补精气:三伏天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精力不济。中午打个盹,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

  补维生素:三伏天出汗多和食欲不振也容易导致维生素的缺乏和流失。所以,天热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如多吃蔬菜、水果等,还可以适量吃些动物肝脏,如鸡肝和猪肝等。

  五禁忌:忌贪凉、忌懒动、忌剩饭、忌少食、忌激动

  忌贪凉:三伏天不少人怕热,全天闭窗室内吹空调,时间长了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而且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忌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忌懒动:虽然三伏天热,但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可以选择“走暑”,进行走路的慢运动。早晚走走,一般40分钟,2~3公里最合适。

  忌剩饭:夏天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加热,这些毒素也没法消除。夏天食用隔夜菜导致的问题并不少见,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忌少食: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吃莲藕、冬瓜、丝瓜、西瓜、扁豆等夏令食品。

  忌激动: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与人交流放慢语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看看情景喜剧,听听相声之类。据健康时报

【编辑:彭婧如】

生活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