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加强学科合作,普及创新技术,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中新网6月7日电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和显著进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同时,经调研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学科合作不足,新技术普及不均,以及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下沉不够等问题。
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国新闻网推出“中国房颤日·心脑健康特别节目”。该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新闻网主办,强生医疗科技支持。活动邀请了卫生健康领域部委领导、临床专家、学界及行业代表,深入探讨健康中国建设、公众健康意识、医疗技术创新等话题,普及房颤防治健康知识。
出席活动的孙洁,作为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的提案,提及了“心脑共治”的概念。
孙洁表示,脑卒中的防治关口现在前移不到位。“现在房颤引发的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房颤的检出率也比较低,再加上医院内部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当中可能会忽略部分高危患者,对具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在前期没有开展针对性治疗,导致房颤治疗对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其次,目前新技术普及不均。孙洁称,近年来,一些先进的心脑血管介入技术日益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工具,但新技术的普及度仍不足。“并且,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往往都集中在大医院,推广周期比较漫长,也给广大的医务人员高效治疗、有效治疗患者带来局限。”
孙洁还指出,目前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理方面,医疗资源的下沉不够,医疗服务能力分布不均。“目前来看,主要的医疗资源,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资源都集中在一些大型医院,例如三甲医院,这样就极大限制了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对此,孙洁建议,一是推进心脑共治,落实关口前移,推动多学科合作,推广和普及房颤筛查手段;二是普及创新技术,提升防治能力;三是推动资源下沉,将高精尖的治疗手段、治疗设施还有技术人才,尽快地推向欠发达地区、三四线城市、县域医疗机构。
另外,在医保支付方式方面,孙洁建议,除通过医疗保险进行较大幅度的报销以外,还应鼓励或引导中等收入及以上群体及时参加健康保险,通过多元支付机制来化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