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牡丹画第一村的文化启迪——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东方网:牡丹画第一村的文化启迪
2010年05月21日 19:41 来源:东方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端午前夕,笔者跟随第八届“网上看河南”采访团踏上了平乐村的土地,立即被这句新民谣背后的丰富内涵所吸引。

  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的平乐村,全村人口不过6千多,却有100余个牡丹画专业户、300名书画爱好者,省市县美协会员20多名,年创牡丹画10万幅,销售收入900余万元。笔者欣喜地看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从事书画艺术,打开国内外牡丹画销售市场,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牡丹画家们,也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小牡丹画出大产业”。通过与郭泰森、郭治威、徐来信等几位牡丹画家的聊天,结合平乐牡丹画的有关资料,笔者对于平乐村成功打造全国唯一牡丹画创作生产基地和“文化艺术之乡”,对于平乐村农民牡丹画专业户们在农村文化特色产业上的诸多创举,有如下三点启迪:

  第一是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因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明帝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平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代的文学巨匠曹植,在《名都赋》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平乐不仅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更有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特别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郭泰安为首的几位当地农民,率先建立汉园书画院,切磋、交流绘画技术,推动牡丹画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一批中青年牡丹画家跃上艺坛,使当地绘画队伍不断壮大。这种艺术的带动作用,使平乐村的农民牡丹画享誉市场,农民们开始积极推动牡丹画商品化,村里几位比较有名的农民画家把作品销往西安、济南、昆明等大城市,收入不断提高,调动了农民的绘画积极性,当地搞牡丹画创作的农民逐渐增多,为牡丹画销售数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促使牡丹画销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是质朴写实的艺术手法。平乐的农民牡丹画,传承脉络清晰,艺术特点明显,地域色彩浓郁,被称为吉祥富贵、雅俗共赏。比如郭泰森的哥哥郭泰安,就是一位最著名的平乐农民牡丹画家,他自幼喜爱绘画,更痴牡丹,作品用笔老辣,气势奔放,用色艳而不火,巨作《中国牡丹》被少林寺选为出访礼品,郭泰森也三次应邀到日本参展。另一位农民牡丹画家郭肖伟,师从名家,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获奖,并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巡展,被国内外众多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郭治威不仅善画牡丹,而且还专攻书法和钟馗画,他的书法作品屡次出现在全国书法大展中。徐来信,既是一位牡丹画家,更是一位痴迷翰墨丹青艺术的鉴赏家、评论家,他有关平乐牡丹画等400件诗文书画作品,散见全国各主要报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正是有了艺术的准确传承,结合黄河流域农民的质朴气质,方才造就了平乐牡丹画儒雅而不失纯朴的艺术特点,从而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第三是打造文化产业的气魄。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平乐村所在的孟津县抢抓机遇,争创“中国牡丹画第一村”,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牡丹画产业,不断提升其市场影响力,充分利用洛阳牡丹的社会影响力,张扬自身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把平乐村打造成中国牡丹画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牡丹画基地,实现牡丹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不,平乐镇成立了发展牡丹画产业领导小组,成立了平乐牡丹书画院,以协会的形式统一管理,加强宣传,壮大农民画队伍,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小牡丹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大产业。今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平乐牡丹画在一个月时间内,创作销售4万幅,实现收入500余万元。河南特色文化、文化艺术之乡,真是名至实归了。

  据介绍,“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将建设牡丹画市场,树牡丹画品牌,打造牡丹画文化精品,培养牡丹画创作梯度队伍,统一行业标准,完善农民牡丹画等级评价体系等,还鼓励和帮助农民画家们在网上进行宣传和包装,并结合文化旅游开发等扩大文化产业链。这些无疑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做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值得好好拿来学习。(冯卫)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