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自己有一个愉快的童年:逗蛐蛐,养羊,养兔子,养鸡,养狗。
可让他忧虑的是:现在的孩子没有时间玩耍。他们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规范,学钢琴,学数学,学外语……这样一路到了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也有同样的忧虑。他说,上海财经大学一名从海外招聘回来的学者,经过观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内的学生学习状态像一条抛物线,从小学开始努力学习,在中学时压力达到顶点,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下来。而发达国家则与之相反,中小学阶段是放松的学习,到了大学就严格要求。
“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被‘格式化’了。”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说。
大学生是高校的“产品”。作为这个“产品”的“生产厂家”,吴建民犯了愁:高校现在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可对学生的规划结果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大学面临着这样的“成品”,怎么办呢?
7月14日,犯了愁的吴建民当众向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同行们求教。
对于吴建民的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伊安·洽博深有同感。年轻时他在农场呆过一段时间,也放过羊。那时的他经常一个人扮演两支足球队的角色,自己和自己踢球。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种经历。”他说。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有好奇心,而7岁与27岁的好奇心不一样。如果不好玩了,人们参与的就少了,也就没有乐趣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陈准民校长找到了知音。去年,他在学校里养羊,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论,很多人认为该校是在作秀。
“大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不足,这是大学难以补救的。”陈准民说。在他看来,对外经贸大学的所作所为是想证明自己不是一所功利的大学,而是让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羊是多元文化的一个部分。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也做了不少努力。他自己的博士生在最初的半年里,让他相当头疼。钱旭红布置一个题目,博士生就把别人的观点和报纸上的观点讲给他听。“他从来不怀疑我可能是错的,不敢提任何反驳,只会服从我的权威。”他说。
钱旭红费尽心思找最极端的反例来驳斥自己的学生,并不断地刺激他。半年后,博士生开始慢慢地放大胆子,敢于否定自己的导师了。
“治本就是坚决要反对“格式化”。”钱旭红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伊安·洽博不理解:“教育为什么让五六岁的人把无限可能的头脑变成与我一样的人?”在他看来,教育会受到外部的影响。比如说,学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学生的一生做好准备,最终目的是无论学生选择哪个职业,都有成功的可能性。(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原春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