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期将推出六项举措惠及市民就医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上海近期将推出六项举措惠及市民就医
2009年04月08日 09:5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已经公布,上海将如何贯彻落实,推出符合市情的配套措施?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昨天透露,本市正遵循国家方案和上海特点相结合、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五项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加快制定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方案。目前,市发改委、卫生、财政、医保等部门已开展有关调研,方案初步形成后将广泛听取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医药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学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本市医药卫生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徐建光表示,上海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我国国情和上海市情出发,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保障全体市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政府将不断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建设和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形成惠及全体市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确保卫生服务能力和市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提高。

  据了解,根据国家医改方案总体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近期上海将推出一系列举措,让市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得到更多实惠。

  一是打造“1560”就医圈,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加快实施“5+3+1”工程,在郊区新城和人口导入区新建5家三级医院(分别位于宝山顾村、南汇临港、嘉定新城、浦东曹路和闵行浦江),提升3家区县中心医院(奉贤、崇明和青浦)能级,迁建1家三级医院(金山医院);继续加强郊区基层卫生网络建设,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新建居民区医疗机构公建配套,使广大市民在15分钟内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分钟内可到达三级医院,使老百姓看病更加便捷。

  二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维护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不断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本市将探索建立若干个医疗联合体,以区域为基础,纵向整合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医保预付、学科人员的纵向整合,全面提升区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双向转诊制度,构建起有序的就医秩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完善医师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将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乡村医生和院前急救人员培养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医生,特别是住院医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培养,在全市统一的平台上集中化培训,不断增强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水平,让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更加放心地到邻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级医院就诊。

  四是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的医改方案中,首次确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覆盖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全人口的预防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努力确保免疫规划接种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等公共卫生民生指标始终控制在历史较好水平。

  五是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上海将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按照安全、有效、必需、经济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本市基本药物补充目录。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某些基本药品免费供应,大大减轻群众的就医经济负担。

  六是实施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工程,让广大市民共享卫生信息化成果。计划通过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向广大居民提供连续、动态、终身的健康服务。届时,各医院的检查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患者在一家医院检查后,全市各医院都认可,有效减少由于医疗资讯信息不能共享而造成的重复检查、过度治疗等。(记者 孙刚)

【编辑:王赛特
滚动报道:新医改方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