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筹备就绪,2010年将进入实施阶段。”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0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消息——这意味着我国新医改在未来三年的五项重点工作全面破冰。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走向极度低迷,我国也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的4月,酝酿了两年多的新医改方案顶着金融危机的寒风出台。方案不仅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还规划财政投入8500亿元推进和落实未来三年的医改工作。
众所周知,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处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的中国,尚有近1亿贫困人口,近5亿人相对贫困。要建立一个覆盖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世界“顽疾”,我国政府没有退缩,更没有回避,而是开出了一张“中国处方”。
目标:“四柱八梁” 搭建医改普惠大厦
黝黑的脸上始终带着憨实的笑容,他是李进河,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的一位农民,因脑血管破裂住进北京天坛医院。
“看这种病太花钱,要不是参加了保险,我是不敢来看病的。”李进河告诉记者,他每年只需交20元,政府资助100元,如果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医药费的60%。
李进河说的保险就是国家在2003年就已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09年9月底,参合人口达到8.33亿,参合率达到94%——意味着90%以上的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补助资金627亿元。据调查显示,98.1%的参合农民愿意继续参加合作医疗。新农合在解决农民因看病贵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要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总体目标——新医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将这一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制度保障人民健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2009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如是说。
新医改在出台前,曾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公众纷纷通过网络发表意见,仅国家发改委网站在一个月内就收到意见26000余条。新医改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
国家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洪伟曾撰文指出,新医改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框架,即“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四大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项支撑”即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并且按此框架计划十年搭建中国特色的医改普惠大厦。
“公平将是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杨洪伟认为。
十分明确,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公众的热议和期盼中,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目标的医改普惠大厦,开始了搭建的进程。
路径:“五项重点改革”通向医改普惠大厦
2009年,面对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的基本国情,新医改承载着13亿人的希望,艰难起步……
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在享受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公平”正是我国新医改的目标和初衷。
2009年,新医改方案提出了近期要着力抓好的五项重点改革,即“四项基本和一项试点”,随即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手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四项基本改革,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在探索中寻求突破。
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我国公布了307种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药物,要求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这些药物,统一采购和配送,并且不允许加价销售。目前,在北京、宁夏等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天津市18个县区中的市六区和滨海新区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目录,并按照零差率销售……
就在这一年,卫生部着手研究公立医院改革思路,制定试点工作指导性文件,启动改革试点。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公立医院院长,在2009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呼吁:尽快在医院实施制度、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公立医院是否有能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医患矛盾,在医改大潮中获得百姓的认可。
据了解,安徽芜湖、黑龙江漠河等城市正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有效实现模式,深圳在推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海南在探索“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江苏在试行临床路径管理……
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行动:多项政策力促公众享受医疗普惠的阳光
新医改实施近一年来,曾经饱受诟病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2009年10月,一场“门诊革命”拉开帷幕——全国所有三甲医院推行预约诊疗服务。12月,卫生部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50家医院试点112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认为,百姓“看病难”主要难在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为此,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的同时,新医改也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2009年,中央已下达专项资金200亿元、支持986个县级医院、3549所中心卫生院、115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根据近期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我国将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计划3年内培训189万人次。随着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百姓将会感到,在家门口看病不但方便也很安心。
据国家发改委10月公布的基本药物零售限价,与现行规定价格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据初步估算,药价总体可降25%。这得益于新医改推行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之前的“以药养医”的历史正在改写。
截至2009年8月,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人数已有3.36亿多人,加上8.33亿农民参保数,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
根据医改实施方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所需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安排。2009年6月,中央财政下拨104亿元,支持按规定项目免费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包括免费为儿童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等。
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在全球率先免费为居民接种疫苗。截至2010年1月23日24时,全国累计6739万人次接种疫苗——这也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实例。
尽管,距离实现新医改的最终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值得欣慰的是,新医改实施的第一年开局良好,起步平稳,为2010年乃至今后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记者 金振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