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孕产妇冷对甲流疫苗 咨询的人多接种的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福州孕产妇冷对甲流疫苗 咨询的人多接种的少
2010年01月14日 14:53 来源:东南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南京三胞胎妈妈因为感染甲流而离开人世的消息,引起了许多准妈妈的关注。

  为此,福建省卫生厅上个月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根据甲流疫苗的接种情况为准妈妈接种疫苗。但是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政府推行接种甲流疫苗并没有得到孕妇的推崇。那么孕妇是否该接种甲流?要如何预防甲流呢?本报今日邀请有关专家来解答。

  街道卫生院 孕妇咨询的不少、接种的没几个

  作为福州市首批孕妇甲流疫苗接种点,福州鼓楼区华大街道卫生院的赵敏院长介绍,为了给孕妇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他们特地安排固定时间为孕妇接种甲流疫苗。但是截至目前,打进该院的咨询电话不少,而真正前去接种的孕妇却没几个。记者了解到其他接种点的情况也是如此。

  实际上,钟南山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即建议,如果孕妇出现发烧、咳嗽等甲流症状,就可以注射达菲。“保住妈妈,才能保住孩子!对于怀胎6个月以上的孕妇,确诊甲流后,应当尽早使用达菲。”

  有关专家也表示: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更多表现为气促,更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危及孕产妇生命,死因多为肺炎及随后出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省卫生厅疾控中心 我国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为何孕妇咨询甲流疫苗的不少、接种的却没几个?在对10余位打进电话咨询的孕妇进行回访时,她们中的大多数表示,没有去接种是担心疫苗不安全。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的陈愉生主任介绍说,妊娠期女性一旦患上甲流,转为危重病症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得多,应提前做好防护。接种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根据卫生部的建议,孕产期妇女的家属及看护人员、从事孕产期保健的工作人员等应优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对于疫苗的安全性,福建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疫苗生产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

  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至今还没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两类孕产期妇女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孕产期妇女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特点是病程进展快、病情重,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省立医院呼吸内科的林章树主任介绍说,根据甲流在中国的疫情情况,我们觉得所有孕产期妇女均为重点预防对象。特别是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在患甲型H1N1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危病例,应予以高度重视: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者;

  (2)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孕妇产妇患上疑似甲流这样做

  根据卫生厅的监测数据,有9成以上的流感病例是属于甲流,那么如果孕妇患上疑似甲流该怎么做呢?

  (1)待产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

  (2)分娩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戴口罩,防止新生儿感染甲型H1N1流感。分娩过程中加强监护,并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与患者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均应戴防护面罩和手套,穿隔离衣。使用隔离分娩室或专用手术间,术后终末消毒。

  (3)在产后立即隔离患甲型H1N1流感的产妇和新生儿,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应立即转移至距离产妇2米外的辐射台上,体温稳定后立即洗澡。

  (4)患甲型H1N1流感的产妇产后应与新生儿暂时隔离,直至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服用抗病毒药物48小时后;在不使用退烧药的情况下24小时没有发热症状;无咳嗽、咳痰。

  满足上述条件的产妇,可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在哺乳前应先戴口罩,用清水和肥皂洗手,并采取其他防止飞沫传播的措施。在发病后7天之内,或症状好转24小时内都应采取上述措施。

  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属于高暴露人群,按高危儿处理,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并与其他新生儿隔离。(东南快报 陈懿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