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网络“扫黄”之后的手机“扫黄”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说明淫秽色情内容的存在,就像毒瘤一样,割掉后,如果治疗不彻底,仍将再生,并且危及社会肌体的健康和安全。
从这些天的舆论来看,手机“扫黄”风暴大快人心,让很多家长都拍手称快。一些子女深受手机“黄毒”毒害的家长,终于找到了渲泄和伸张正义的机会——他们已经忍手机“黄毒”很久了。
万恶淫为首,“黄毒”的传播,确实害人非浅。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在方便人们沟通和生活的同时,也为“黄毒”的传播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由于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必需品,几乎人手一台,随身携带。所以,如果“黄毒”通过手机传播,就具有形象,快速,便利,监管难度大等显著特点,毒害非常广泛。
从目前手机“黄毒”的毒害群体来看,青少年受害面更大,受毒害更深。但要杜绝青少年使用手机,也是极不现实的,毕竟手机在身,方便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及时地找到他们。所以,要让青少年尽量少受“黄毒”毒害,最行之有效的是切断“黄毒”传播的途径。
切断“黄毒”传播的途径当然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目前手机“扫黄”爆发出的问题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存在为手机“黄毒”传播提供便利的嫌疑——尽管有的多,有的少。这也说明,尽管作为垄断性大型国有企业,在蝇头小利面前,仍然容易妥协,丧失最起码的社会责任。
对于大面积存在的手机“黄毒”现象,运营商不可能不知情。在东窗事发前,由于可以借此赢利,尽管心知肚明,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得很厚颜无耻。直到纸包不住火了,才跳出来灭火,实在有点“那个”。当然,如果这次能够痛定思痛,彻底与手机“黄毒”断绝关系,那也是善莫大焉。最可怕的,而且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风头正紧,对“黄毒”高声喊打,而一旦风头过去,就听凭手机“黄毒”死灰复燃。
我敢说,如果是这种态度来办企业,赚黑心钱,公民有理由用心中的正义之剑,用手中的选择权,用资费,对其进行公正的审判。(曾高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