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1日电 在新加坡,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华语难学,也有年轻一代提不起学习华语的兴趣,甚至视学习华语为畏途。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刊文强调,应当摈除“华语难学论”,调整学子们的学习心态,不断深化探讨华语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扫清华语教学的“拦路虎”。
文章摘录如下:
究竟华语是否真正难学,还是人为所造成的,其中关系到看待华语的心态和认识问题,而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还需探讨和改进。
新加坡的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华语难学,年轻一代提不起学习华语的兴趣,视学习华语为畏途。华语是否难学关系到岛国双语教育的成效,如不摈除华语难学论,扫除学子们心理障碍,它始终将成为华语母语教学的瓶颈和拦路虎。
现时汉字信息化成功,汉字必将迈向国际化。随着汉语热的兴起。现时有数千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在中国以外85个国家的21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究竟华语是否真正难学,还是人为所造成的,其中关系到看待华语的心态和认识问题,而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还需探讨和改进。
调整学习心态
对于学习第二语言华语,除强调学华语的经济实用性价值外,调整心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认识华文的魅力,加强信心和提升兴趣,仍是学好华语的重要因素。
笔者孙子自幼在美国长大,他就读的小学位于北加州一小城镇。课余师生在校园内办起华语补习班,有义务的华文老师认真授课,家长还可陪读,同堂学中文。美国孩子们通过唱儿歌、诵三字经和口语会话,结合拼玩识字和汉语拼音,教学生动活泼而多样化。
在邻国印尼华裔和非华裔学习华语的热诚和执著,令人惊叹。历经30多年华文封杀,华文解禁后,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办了华文补习班和三语学校。一位文友顾长福刻苦攻读中国华侨大学华文系学士学位课程,在花甲之年终于戴上方帽。他说:“我们这一群花甲之年的学生,我们终于毕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白乐桑在法国推广汉语教学长达30多年,他谈起对外汉语教学时说:“有兴趣有环境,汉语并不难学。”
新加坡以英语为主导的大环境,对华语学习虽然有不利的影响,但学习华语的环境比欧美、印尼等地相对优越,如果一概而论说华语难学,值得认真反思。
探讨华语教学理论
英欧语系是以字母组合的拼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和图形文字。华语所独有的声韵调,还有汉字数量多,字形复杂,易于认为汉字难读、难认、难写和难学。
其实汉字沉淀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和文化,尤其在语言的音、形、义三要素的关系中,汉字比拼音文字的纯音-形关联更为紧密。如能从形、音、义三要素密切结合来解读和辨识汉字,采用正确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揭示汉字内在的规律性,汉字和华语就会变成比较容易学习。
近年来,中国学界针对汉语教学中的偏向西方语言系的“词本位”教学,提出应强调“字本位”教学理论问题,并展开了深入探讨。北京语言大学设立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以深入探讨创新汉语教学方法,攻克“汉语难学”问题。
敬业的新加坡华文教师们贯彻少教多学方针,用各种方式提升教学功效。日前报道,“培青学校华文教师自编韵语课本,让学生以两年时间学会其他学生六年才学会的2000字识字量。韵语教学的原理是通过句式整齐押韵,短小精炼的韵文,利用小一、小二生的记忆黄金时代,采用快速记忆的方法来识字。” 韵语教学是否值得推广,需要多方探讨。
在中国和一些地区,运用汉字“拼玩识字”教学,学生在动手拼玩中提高学习兴趣,以一字识一串汉字,快速提高华文识字量。也有“以文带语”,运用“拼、识、读、用”便捷的教学法,也取得一定成效。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界仍有一些争议点,如华语第二语文的因材施教和考核问题;如何提升讲英语家庭孩子们学习华语的信心和兴趣;是否需要诵读《弟子规》等经典,课堂上如何融入经典等议题。也有人认为,如过分强调汉语拼音,使学生忽略汉字形和字义,离开拼音拐杖就不能念读华文等。有关话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深入探讨。
新加坡第二语文华语的教学理论的探讨需不断深化,教学方法需不断改进。希望多组织教学第一线上的华语教育工作者与中国和各地学者、教师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岛国的华语教学能不断创新和取得更大进展。(杨松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