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服装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称为补子,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
“补子”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的武则天,她把不同花纹的锦服赐予百官 ,称为“袄子锦”。直至明朝才演变为缀于袍上的补子,成为明朝官服的一大特点。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以后,朝廷官吏,不论文武,不论级别,都必须按规定在袍服的胸前和背后缀一方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明朝补子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丝线盘成各种图案,五彩修补较少。
清朝补子,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大多用彩色。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凯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