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多哈亚运会的赛场上,每次中国选手出场前,旁边的看台总会传来整齐的助威声。在观众不到二百名的体操馆里,四五十人组成的中国助威团格外显眼,他们声音洪亮,情绪激动,他们为中国运动员取得的好成绩欢呼雀跃,同时也为中国队的失利而沮丧不堪,一位姓杨的先生对记者说,他们都是在卡塔尔工作的建筑工人,是专门请假过来给中国健儿加油的。
我们劳工腰杆也硬起来了
12月5日,多哈体育城,中国羽毛球队艰苦拼搏,赢得了团体赛冠军,看台下,一群衣着朴素的中国观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穿着皱巴巴的衣服,一群人轮流挥动着一面中国国旗,共同使用一个手机与外界通话,多少显得与这个现代化的体育馆不太相称,与周围男女的光鲜时尚不太协调。经过攀谈得知,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内地,是一家名为巴哈的埃及公司的建筑工人。
“你看看今天的比赛现场,其实来自国内的拉拉队并不多,大部分是我们这些在卡塔尔打工的劳工”,来自江苏的汤寿庆向记者介绍说。记者仔细看了一下看台两边,明显看出来和他们同样是来自中国国内的劳工,大概有四五十人之多。当听说记者来自于人民日报社时,一位劳工突然眼睛一亮:“是北京的吧,你们报社的办公大楼还是我们盖的哩。”他叫于国付,来自江苏省金坛市,今年43岁,曾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工作了10多个年头。
经过交谈,记者了解到,他们来看比赛其实还费了不少周折,他们的工地离体育城七八十公里,为了看比赛,没到下班时间他们就“溜出来了”,“我们心里着急啊,打心眼里盼着咱们中国队拿冠军,长咱中国人的脸,尤其是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在这里干活也感到很有面子。”汤寿庆提到中国羽毛球队,滔滔不绝向记者介绍情况:“林丹、陈金、鲍春来、谢杏芳打得多好啊,中国人打出了威风,这两天外方的工头对我们都特别客气,我们劳工的腰杆也硬起来了。”
老于纠正他的老乡说:“哪里是溜出来的,我们今天提前把活儿干完了嘛!”原来,他们每天下午六点才下班,但他们今天把所有的活儿都提前干完,为了看下午四点的比赛,他们不等单位六点的免费班车,而是自己每人花5卡币(1卡币约合2.3元人民币)坐公交车回到宿舍,洗澡,换衣服,然后5个工友一起,花20卡币打了两辆车来观战。
多喊喊给中国队涨士气
由于来得匆忙,他们没能买到可以拿在手里的中国国旗,正在他们到处焦急寻找之际,赛场内的一个中国女孩送给了他们一面,于是他们轮流拿在手里喊加油。
他们还担心,比赛结束后会比较晚,没地方吃晚饭,于是提前在超市里买了面包和水。当记者告诉他们由于卡塔尔政府为鼓励老百姓看比赛,给了所有的体育场馆很多补贴,所以这里面的食品比外面超市的还便宜时,他们一脸懊悔。
在体操比赛的现场,来自四川绵阳的建筑工人赵永洪对记者说,他们专门花钱买了国旗,一点不比门票便宜,但他觉得看中国的比赛必须有国旗。据记者了解他们这些人没有休息日,干一天活儿拿一天工资。他们看一场中国队的比赛,大约要损失30卡币的收入,而且还要贴上100卡币左右的开销。“运动员在国外比赛不容易,我们多喊一喊,可以给他们涨涨士气!”
异国他乡谋生艰辛
在巴哈公司打工的中国劳工,大都来自中国的江苏和山东,2005年12月,他们加入了这个公司在中国组织的劳务大军。
他们年龄大都在30岁到40岁之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结了婚,生了孩子,每个月都盼望着早点发工资,好寄回家里。
当记者向他们了解在卡塔尔有多少中国劳工时,老于说:“有很多,也许是1000,也许是2000,反正大家都想看亚运会”。
他们告诉记者,在卡塔尔打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赚钱。老于他们100多人和这家公司签了劳务协议,交了1.5万元人民币的押金,公司承诺每个人每月至少给2000卡币,可到现在干了一年了,每人每月才发1200卡币,这让他们很郁闷,交涉了好几次,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现在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争着向记者抱怨说,“翻译讨好老板,不向着我们说话”。
“这里的收入,和国内当建筑工人的收入差不多,但活儿比国内轻松些”,老于随后对记者说,如果老板再不给他们提高待遇,他们很可能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去了。
他们向记者表示,出来干活,想家是难免的,但如果能赚到钱让家里人生活得更好些,也就认了,为了跟家里联系,他们凑钱买了一个手机,几个人合伙用。
亚运会使中国人爱吃的菜涨价
老于他们每人每月有200卡币的伙食补贴,他们自己买菜做饭吃。但亚运会一开,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都涨价了。老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鸡蛋一般30个7卡币,现在涨到了12卡币;原来900克鸡肉5卡币,现在却要8卡币;尤其是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涨得更多,几乎所有蔬菜价格都涨了1.5倍,他们只好更节俭。
“看完比赛都晚上七八点了,回去打的每辆车就要花30卡币”,他们无奈地说,但他们表示,虽花点钱,但比赛一定要看下去的,“能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国家的队伍这么争气,值了!”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张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