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3日电 广受关注的美国大选11月4日即将举行。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今年对华裔选民来说意义却不一般。美国《星岛日报》当地时间11月2日刊发题为《今年美国大选华裔选民心情复杂》社论,对此进行了分析。
社论指出,首先是在民主党初选时,两位候选人都来纽约和加州的华埠摆擂台。两人长期对阵不分高下,引起华人广泛兴趣。不少华人参与其中,动了感情。华人媒体的大量报道,更是极大提高了华人对今次美国大选的关注。
社论说,希拉里广为华人熟悉,获支持率高;而奥巴马身为美国第一位真正有实力参选总统的非洲裔政治家,也获得了华人中相对年轻热情,期盼更多改革的支持者。
社论进一步指出,两军厮杀必有一败。受华人支持较多的希拉里居然在初选中败下阵来,使不少华人支持者为之掐腕叹息。其中一部分支持者经过痛苦的转变,转而支持改革理念与希拉里相近的,同为民主党的候选人奥巴马。一部分支持者跨党流向了共和党候选人。还有很大部分华裔选民既不转向奥巴马,也不转投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长期拿不定主意。为此产生了至今多达逾四成未决定选谁的华裔选民。
社论称,在美籍华裔中相对较少但人数不少的倾向共和党的华裔选民,却对己党推出的年迈候选人麦凯恩不甚满意。加之对发动伊战将美国拖入泥淖的共和党现总统的不满,不少华裔共和党人举棋不定,因此动念要跨党选民主党候选人。
社论说,以上两种因素相加,使今年许多华裔选民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毋庸讳言,今年游移未决不想选奥巴马的华人,有不少人碍于他是非洲裔而有所顾虑。如纽约地区华裔选民对十多年前非洲裔市长丁勤时执政印象极坏,担心奥巴马会步其后尘。
社论指出,生活在多族裔混居的美国,华人对某些族裔抱有一定成见,并非就是见不得人的事。各人生活经历不同,对某一种族的人有特定看法,常常也无可指责。但是,如果以此来选总统却是大谬不然。
据一个人的种族来推断其今后可能的行为,在学术上被称为是“统计性歧视”。比如说统计数字显示非洲裔成年男性涉暴力犯罪者较多,如果有人晚上在大街上看到非洲裔男子就避之不及,这就是对非洲裔的“统计歧视”。
“统计歧视”(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经济学教授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 1972年提出的经济理论,简单地说,是指对一个人的判断,可以按其所处团体/种族的统计数据平均行为来推断。
社论说,“统计歧视”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是日常生活中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被迫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将“统计歧视”用来选总统,会造成极大不公。“统计歧视”实际上是在一种信息不足的状态下作出推断和猜测的权宜之机。而经过漫长激烈的总统竞选和中文报纸的大篇幅报道,华人选民应该都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奥巴马的为人。可说比我们了解公司中其它同事更多。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根据其个人的素质来判断他今后的行为,而不该以其种族为其定性。
社论同时指出,同样,支持麦凯恩的选民,也不必过多解读麦凯恩与布什和共和党的关联。形势比人强,麦凯恩本来就是共和党中的另类,当选后在新形势的逼迫下势必放弃共和党原有的一些理念。所以说,拿布什败绩的“统计数据”,来推算同是共和党人的麦凯恩当选后的施政方向和优劣,亦十分不妥。
最后,社论指出,今年美国大选,早早拿定主意者固然幸运,但深思熟虑、长思久考更是一种可取的认真态度。纽约和加州华人众多,是民主党的票仓,多一票决不会影响大选结果,但如果我们投下认真思考后的一票,在今后四年中,我们都会有机会时刻检验自己现在的决定,享受恰逢其盛的参与感。这对自己和对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