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源法
(节选)
在进入21世纪后,西欧的华文媒体除了众多的报刊在各自艰难经营外,一部分媒体也在寻找新的出路。主要表现为:
(一)希望媒体之间进行有条件的整合,实现资讯共享,扩大华文媒体整体的质量和影响力。从2005年底开始,在上海《新民晚报》与《欧洲时报》合作、联合创办推出《欧洲联合周报》的基础上,开始向小型报业集团的方向迈进。目前,《欧洲联合周报》除了法国版外,在奥地利与《欧华侨报》合作,推出了《欧洲联合周报》奥地利版;在德国与《新天地》合作,推出了《欧洲联合周报》德国版;在希腊与《中希时报》合作,推出了《欧洲联合周报》希腊版;在匈牙利与《布达佩斯周报》合作,推出了《欧洲联合周报》匈牙利版;在葡萄牙与《葡华报》合作,推出了《欧洲联合周报》葡萄牙版。以这种形式,将《欧洲联合周报》发行全欧洲。同样,2005年11月开始,意大利的《欧华时报》与中国大陆的《温州日报》和《丽水日报》合作,也在罗马推出了《欧华联合时报》。
(二)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让主流社会更好地了解华侨华人和中国的现状,在欧洲的一些华文媒体开始考虑如何做好融入当地社会的这个大题目。继法国的《欧洲时报》于2001年与法国发行量最大的周刊《巴黎竞赛周刊》合作出版《巴黎竞赛周刊·中国专刊》后,西班牙的《欧华报》也于2005年5月创刊了西班牙文的《东方周刊》,免费发行,把最新最全的中国新闻介绍给主流社会的读者。
(三)华文周刊或双周刊众多,竞争激烈,在销售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绝大多数华文报刊主要是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的。招广告,离不开发行量。为了扩大发行量,多招广告,所以不少华文报刊实行免费发行。近几年来,在西欧各国,由一些华人商家办的这类刊物不断涌现,可说是一种新现象。如英国,2004年由英国欧美嘉集团创办的《英中时报》、2002年由英国福清金融有限公司创办的《新欧侨报》、2005年由英国恒佳集团创办的《英中商报》,都是这一类性质的华文报纸。在荷兰,一些侨团办的华文报刊都因财经问题,难以为继。同时,一些以刊登广告为主、也配以一些新闻消息的免费报刊,却红红火火的诞生,如《华侨新天地》、《唐人街》、《荷中商报》在荷兰华人社会都有一定的市场。这是进入21世纪后,西欧国家的一些华文媒体正在探索、尝试的一项工作。办报的主人,也由过去的侨团换成了华商。
到目前为止,分布在西欧各国的大大小小华文报刊已达近50家,加上东欧各国的华文报刊,整个欧洲已经有了80余家华文报刊。
鉴于欧洲华文媒体的不断诞生,从事华文媒体的同仁们强烈希望能成立一个组织,将各自为战的媒体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定期举行研讨会,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些研讨,谋求新的发展。经过联络和酝酿,1997年由《欧洲时报》牵头负责筹备成立了“欧洲华文报刊协会”,每年在欧洲不同国家举行一次年会和研讨会。后来根据发展了的形势和大多数媒体的要求,将协会更名为“欧洲华文传媒协会”。协会在法国巴黎注册,常设秘书处设在欧洲时报社,由欧洲时报社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和联络工作。
“欧洲华文传媒协会”成立于1997年10月。第一届研讨会在巴黎举行;第二届于1998年8月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三届于1999年8月在巴黎举行;第四届于2000年8月在维也纳举行;第五届于2002年7月在马德里举行;第六届于2004年7月在罗马举行;第七届于2006年8月在布达佩斯举行。
目前,“欧洲华文传媒协会”共有会员60余家,分布于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典、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14个国家。
本文为原文节选,综述全文请参见即将出版的《2007年世界华文传媒年鉴》,未经允许,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