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题:世界“华文热”既升温又升值 中华文化走出“唐人街”
中新社记者 谢萍
在异国生活数百年,海外华侨华人于中华文化始终不离不弃。如今在海外,华文学校纷纷扩招,华人节庆盛况空前,中华特色的餐饮、戏曲、武术等大行其道,令主流人群从好奇到关注,再到青睐。可以说,中华文化让华侨华人找到根之所在,而华侨华人使中华文化香飘四海。
跨越族裔的华文教育
二00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来自世界八个国家的三十四名本科生在广州暨南大学结束四年学习,获得由中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华文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学位。这一中国首个华文教育专业,折射出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
以语言文字为根基、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华文教育被称为“留根工程”,对华侨华人而言,关系着子孙后代的繁衍发展,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则是灵魂命脉的维系与传承。随着中国海外移民突破传统的欧、美、澳地区,移往南美、非洲趋增,华文教育的地域分布更加广泛。在全球四千多万华侨华人分布的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侨胞居住的地方,就有各种形式的华文学校或华文教育活动。
胡锦涛曾表示,文化是一个纽带,无论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还是从骨肉同胞的亲情考虑,都应在海外华文教育问题上给予帮助,给予支持。二00八年五月九日,胡锦涛参观了有百年历史的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成为首位访问海外华校的新中国最高领导人。
随着中国发展为世瞩目,众多华裔精英在政治、经济各领域表现卓越,华文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国际地位提高,世界范围的“华文热”既升温又升值。
“华文热”使游离于各国主流教育体制之外的华文教育得到华侨华人所在国教育部门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也使华文教育的受众群体发生结构性改变,在华文学校中,华裔学生会发现坐在旁边的同学是白种人或黑种人。在一些国家,非华裔学生已占华文学校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不难看出,华文教育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方面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于二00四年九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其宗旨不单纯局限于促进华文教育事业,而突出了弘扬文化、加强交流的内涵。
但在发展势头迅猛的同时,海外华文教育仍面对三大瓶颈,即资金、师资和教材。日趋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依然薄弱的师资力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正是在此背景下,华文教育专业应运而生。
中国国务院侨办特别设立了华文教育专项奖学金,支持海外华裔青年及现职华文教师来华接受系统学历教育,为海外华校培养未来骨干师资力量。此外,为帮助海外华校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国务院侨办自二00九年起,遴选、建设一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在教材、培训师资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扶持。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将于二00九年十月举行。
走出唐人街的华人文化
说汉语、写汉字,吃中餐、喝中国茶,书画不离手、京剧常在口……华人文化在海外华人聚居地有集中的体现。漫步世界各国的唐人街,满眼都是中式建筑、华夏饮食,每逢春节、中秋、元宵,唐人街必有华人文化的大汇演。各色各样的庙会、摆街会、灯会,热闹喧腾的舞龙、舞狮、锣鼓,还有百看不厌的戏曲、武术、杂耍。华侨华人在千山万水之外的异域,将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大张旗鼓、有模有样。
随着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推广,以传统节庆为集中体现的华人文化也渐渐走出唐人街,进入了主流社会的人群。
在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美国旧金山,每年都举办中国新春大巡游,所经之处往往万人空巷;新加坡的“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动已有二十三年历史;全荷兰华侨华人春节庆祝活动连续数年在海牙举行,海牙市市长称为荷中两国文化交流成功的见证;首届福冈春节庙会既展示了传统春节文化,也融入日本民俗元素……年年举办,规模日盛,官员政要纷纷出席,俨然成为或正在成为当地的品牌文化活动。
中国各侨务部门多年来也一直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艺术团赴海外慰侨演出。从一九八四年至今,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已累计向华侨华人聚居的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一百多个艺术团,华侨华人观众达百余万人次。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说,我们慰问的对象虽然是海外侨胞,但同样受到住在国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有大量当地民众观看,还有政要出席,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00九年春节,国务院侨办首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文化活动,组派四个艺术团和四个民间艺术小组,分赴北美、南美、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高水平、多形式的艺术表演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家喻户晓的明星助兴更将演出推向高潮。“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文化活动在开局之年即打响了品牌。
正是在海外华侨华人和国内侨务部门的执着与推动下,华人社会构建起欣欣向荣的文化家园,为华人繁衍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也令非华裔人士浸润陶醉其中,华人文化已经成为其所在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