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同一炷香火 情牵海内外

分享到:

闽南民间信仰:同一炷香火 情牵海内外

2022年11月22日 1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八闽千姿)闽南民间信仰:同一炷香火 情牵海内外

  中新社泉州11月22日电 题:闽南民间信仰:同一炷香火 情牵海内外

  作者 吴冠标

  包容海洋文化的妈祖信仰,象征慈善济世的保生大帝信仰,蕴含忠义爱国理念的关帝信仰……“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民间信仰盛行的闽南地区,各种信仰习俗早已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转角遇到神明”再寻常不过。

  在闽南人心目中,民间信仰除了精神寄托,更是一份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

资料图为来自海峡两岸的表演方阵齐聚福建厦门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参加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绕境巡安文化节。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为来自海峡两岸的表演方阵齐聚福建厦门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参加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绕境巡安文化节。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对此,10月初在泉州办完妈祖丰收节海祭祈福仪式的孙子璇深有感触,“那天温度很高,大家的脸晒得通红,但都坚持着完成了妈祖‘三献礼’这一传统仪式,可见闽南人对妈祖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馆长,她长期举办各种妈祖信俗活动,致力弘扬妈祖文化。

  “从地理气候角度来看,闽南地区三面环山,背朝大海,多瘴气,山林中蛇虫横行,所以闽南人长期有‘信鬼好巫’的传统习俗。”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范正义近日受访时表示,闽南人所信仰的妈祖林默、保生大帝吴夲生前都有一定巫的色彩,经历过由巫到神的嬗变。

  作为闽南文化的产物,妈祖信仰与保生大帝信仰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生前皆身怀异术、乐善救人,具有崇高德行,死后被传为羽化升仙,成为扶危济难的民众保护神,并得到历代官方认可与敕封。

  灵力崇拜与英雄崇拜的结合,使得闽南人对于这些神明格外尊崇,日常生活中遭遇各种事都会到宫庙里“卜卦问神”。而每每遇到建房、动土、入宅、婚姻、生子、丧葬等要事,闽南人甚至会将妈祖、保生大帝等神明“请”到家中见证。

  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的獭窟妈祖宫供奉着三尊妈祖,十分受当地居民敬仰。范正义说,大妈坐镇指挥,二妈负责村中喜事,三妈负责村中丧事,各司其职,融入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强大的包容性,也格外凸显于闽南民间信仰中。范正义以妈祖及保生大帝信仰为例指出,二者在祭拜、风俗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与交叉;在厦门,二三十座庙宇中同时供奉妈祖与保生大帝为主神,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范正义看来,闽南民间信仰还带着浓厚的社区属性和联结性。身处异国他乡的闽南人,往往结伴而居,通过对故乡神明的祀奉和崇拜,寄托怀念故土、饮水思源的深厚情思;通过搭建“神缘”,与“血缘”“族缘”“地缘”共同构建起华人社会的乡土承传。

  在保生大帝祖庙漳州白礁慈济宫及厦门青礁慈济宫,几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都会有台湾及东南亚的信众前来谒祖祭拜。今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白礁慈济宫与台湾台南学甲慈济宫依然开展“云谒祖”活动,两岸信众“云”祭保生大帝,祈愿疫情早日结束。

  “促成海内外信众返回闽南拜祭祖庭的原因是中国人对‘祖’的崇拜。”范正义认为,祖庭是海内外信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保生大帝、妈祖等民间信仰成为联结两岸同胞、凝聚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以妈祖信仰为纽带,我走到福建乃至世界各地的妈祖庙,都能迅速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相谈甚欢。”孙子璇笑着说,妈祖文化中的大爱精神,可以引导信众共克时艰,“毕竟,天下妈祖同一人,世界信众共一家。”(完)

【编辑:李霈韵】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