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 | 李丹婷:一部小说如何讲述美国华裔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东西问 | 李丹婷:一部小说如何讲述美国华裔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2022年05月29日 2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李丹婷:一部小说如何讲述美国华裔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一部小说如何讲述美国华裔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专访美国华裔作家李丹婷

  作者 高楚颐

  长篇小说《盗贼的肖像》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学生李丹婷(Grace D. Li)的处女作,今年4月初在美出版发行。作者在书中通过对亚裔美国人经历的深入探索,探讨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复杂性和身份认同。该书被美国书评网Goodreads、电子书分享平台Bookbub等评为“2022最受期待小说”之一。《斯坦福日报》称,“这是一封写给华裔美国人经历的情书。”这部小说现已被Netflix买下电视版权,她本人也将出任该剧的执行制片人。

  近日,李丹婷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时表示,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寻找归属感和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她希望关于亚裔美国人的故事能够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年轻的亚裔美国人将更少地面对来自身份的“冲突”,并在他们的身份认同中感到更自在。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新社记者:中国艺术品从西方博物馆消失的故事如何激发了你的写作灵感?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部关于亚裔美国人的小说?

  李丹婷: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读过像我这样的角色的故事,所以我不知道美国小说中还可能包括亚裔美国人。直到上了大学,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我很幸运能与这么多其他亚洲作家一起写作。当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中国艺术品失窃事件时,我知道我想读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更具体地说,我想知道如果盗窃者不是专业罪犯,而是华裔美国大学生,他们在进行这些抢劫的同时探索自己的身份和对未来的希望,那会是什么样子。对我来说,想到华裔美国人将曾被掠夺而来的艺术品归还给中国,这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寻找归属感和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盗贼的肖像》封面。<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受访者 供图
《盗贼的肖像》封面。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中新社记者:在你的小说中,一群年轻美国华裔学生,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将一件被“抢劫”而来的艺术品归还中国。你笔下的几位华裔年轻人对其身份有着怎样的共同认知?

  李丹婷:在写这本小说时,我想捕捉一些华裔美国人的丰富经历。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并不是单一的,身份受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我的书中,有一个人物是在北京长大,后来迁到美国生活,他仍然认为自己更像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书中还有一些角色是在美国生活了一辈子。书中的人物从第一代移民到第三代各不相同,他们对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经历也受此影响。不过,无论是对中餐的热爱,还是在美国受到歧视的经历,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大大小小的共同点。

  中新社记者:你在小说创作中对亚裔美国人的经历进行了深入探索,你也曾写到,“想要一些无形的东西,与看不见的异国他乡的联系,以及试图尊重移民父母。”在你看来,亚裔年轻人与移民父母之间对“他乡”和“故乡”的理解有何不同?

  李丹婷:我认为,对于年轻的亚裔美国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家的意义常常是不断变化的。我在美国长大,视这里为自己的家,但我也不认为中国完全是“外国”。我的大部分家人仍然住在中国,并且每隔几个夏天我就会回一次中国。但我在中国时并不能像我父母在那里一样自如,因为我的中文还达不到我的英语水平。

  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移民的孩子,我常有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我认为我的父母永远无法理解。但与此同时,他们现在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和在中国一样长,所以我们越来越多地谈论我们作为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不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这些家庭关系也是我在书中试图探索的东西,书中所有的人物与他们的父母、中国及他们对祖籍国的定义都有不同的关系。

在美国东部举办的各类夏令营中,中文学校夏令营以浓郁的中华文化吸引众多青少年参营。<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廖攀 摄
在美国东部举办的各类夏令营中,中文学校夏令营以浓郁的中华文化吸引众多青少年参营。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你从小在中美两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这带给你怎样的帮助和影响?你如何面对和化解身份的“冲突”?在你看来,身处两种文化之中的华裔年轻人如何找准自己的身份?

  李丹婷:我在美国长大,经常会有人问我来自哪里。尽管我在美国出生和长大,但其他美国人似乎对我的回答并不满意,直到我说出中国。同时,当我去中国的时候,陌生人和亲戚们会问我是否会说中文或者会不会用筷子。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觉得自己不够美国或者不够中国。

  这场“冲突”我花了很多年才解决,直到上大学,从那以后,我开始觉得自己既是中国人又是美国人。我无法说出这种转变发生的确切时间,但通过上中文课、和其他亚裔美国人在一起、阅读亚裔美国文学以及随着自己年龄的变化,慢慢让自己找到适应。我希望亚裔美国人故事的增加意味着年轻的亚裔美国人将更少地面对这种“冲突”,并在他们的身份认同中感到更自在。

亚裔学生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廖攀 摄
亚裔学生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通过这部小说,你希望传递给读者怎样的认识?如何增进年轻人对华裔美国人历史、身份的理解、认知和欣赏?

  李丹婷:我是在疫情期间写完这本书的,那是对亚裔美国人移民的恐惧和歧视加剧的时期。我想写年轻的亚裔美国人在世界各地自由无畏地行动,围绕着他们的生活、动机和抱负,展开这一生的冒险。对我来说,在世界如此动荡的时候思考这些角色是一种急需的逃避,我希望拿起这本书的读者能看到作为一个年轻的华裔美国人的所有复杂性和乐趣。我也希望这是更多关于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故事之一,因为阅读一本能够反映自身身份经历或能够增添新的视角的人物书籍是一件重要而宝贵的事情。

2022年4月7日,纽约的亚裔学员在人身安全防卫课上练习防卫动作。<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廖攀 摄
2022年4月7日,纽约的亚裔学员在人身安全防卫课上练习防卫动作。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对于小说即将被拍成电视剧,你作为执行制片人,有怎样的期待?

  李丹婷:现在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我对此十分兴奋。我希望这将是一个机会,能够让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在荧幕上得到体现。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个人都很棒,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希望能够塑造华裔美国人角色,确保细微又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细节能像书中那样在荧幕上体现出来。我从未在电视节目中见过同自己一样的角色,能参与到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梦想成真。(完)

  受访者简介:

  李丹婷(Grace D. Li),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皮尔兰长大,毕业于杜克大学,主修生物学和创意写作,目前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盗贼的肖像》是她的处女作,目前正在Netflix进行剧本开发,李丹婷担任该剧作的执行制片人。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