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和平之城奥斯纳布吕克

2014年01月02日 15:44  参与互动(0)

  夏日的德国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做为一名进修学者,我第一次踏上了向往已久的神奇土地,来到了奥斯纳布吕克市应用科学大学(Hochschule Osnabrück),该市位于德国西北部,是下萨克森州的一个不属于县的城市,也是下萨克森州的第三大城市,还是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经济区的一个地区中心,更是被誉为和平之城,目前该市有165,500居民。整个地区有80至100万居民。

  奥斯纳布吕克市在欧洲是著名的和平城市。那天下班后,在老朋友奥斯纳布吕克市应用科学大学布鲁姆教授的陪同下,我们怀着敬仰之情来到旧市政厅参观,因为在这座市政厅曾经见证过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市政厅门口,大门的铜把手上用德文写着"和平之门"的字样,布鲁姆教授还建议我们每个人用手扶着大门的铜把手照相留念。市政厅是奥斯纳布吕克市的标志性建筑。它建造时间长达25年于1512年建成,从外形上看整个建筑象长长的尖顶刺入蓝天,这是典型哥特式晚期的风格。

  我们来到当年签署和平协议的神圣、古老、庄严的和平大厅参观,寻访当年见证和平的场所。在欧洲乃至世界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著名的《威斯特法伦和约》中的《奥斯纳布鲁克条约》(另一个为《明斯特和约》,两个和约又统称为《威斯特法伦和约》),经过长达五年的艰难谈判,终于于1648年10月在这个大厅被签署。这个条约的签署是来之不易的。原来从1618-1648年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因为新旧教矛盾而先后卷入了一场为期30年的战争,战争的各方蹂躏占领着对方土地,掠夺财富,杀戮居民,到处是焚烧、抢掠、强奸和屠杀。战争使主战场德国的社会经济严重倒退,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灭。萨克森和捷克的矿山全部被破坏;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捷克居民在战前有300万,战后只剩78万人。工商业急剧衰退。绝大多数城市都失去了原先的繁荣商业,而沦为诸侯的统治中心。人们早已经厌倦了战争,人民都渴望和盼望着和平。

  威斯特法伦和约的签署,标志着从此欧洲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结束了30年的战争和动乱,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和平曙光。今天在当年签署和约的和平大厅中还挂着当时欧洲统治者和签署和平协议大使的42幅肖像画。在市政厅的宝藏室里还保存着1648年的和平条约的一份仿制品。在另一个展厅的墙面上悬挂着当年签约各国的当今总统、国王、总理或元首等政要几年前来此凭吊的巨幅照片。

  我走到大厅留言簿的台前,随手摊开翻看了一下厚厚的一大本留言簿,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国人们用各种语言赞美着相同的内容--和平。看着留言簿,手握着笔,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随着和平协议签署,肆掠欧洲大多数国家30年的战争结束了。而几乎与此同时,我古老的祖国发生了什么呢?当时中国也正在进行着残酷的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争,战争使多少生灵涂炭,家破人亡,人们流离失所,社会严重倒退。和平多么美好的词汇,和平多么珍贵难得。珍爱和平,制止战争,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想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地在的留言簿上签上了“和平万岁”的感想。虽然和平与战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艰难选择。但《奥斯纳布鲁克条约》的签署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我相信只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努力,人类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制止令人深恶痛绝的任何战争。

  我们来到另一个大厅,那里展示了该市与世界各国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的图片。布鲁姆教授指着墙上的一组照片让我们看,原来那是当时合肥市市长吴存荣(现为合肥市委书记)先生与该市市长签署两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的照片。做为合肥市市民来到我们在德国的友好城市,见证两市友好和平真是倍感亲切啊。

  来到和平之城,探访和平之源,不禁令人生出无限的感概。走出市政厅,又见到对面高耸入云的教堂,这时教堂敲响了当天20点的钟声,这震撼人们灵魂祈祷和平的钟声久久地回响在城市的上空。晚上八点在中国早就天黑了,可是这里的阳光却使劲地拥抱着教堂的尖顶,仿佛就像拥抱着难得的和平一样久久不愿离去。(来源:欧洲新报网;作者:路江)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