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国际组织中华人“一把手”增多 转化为积极角色(2)

2013年10月15日 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沉默的角色”转化为“积极的角色”

  从1972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到2005年,这33年间,中国人除了因历史因素非竞选即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位外,从未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高层职位竞选。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才逐渐走上了国际组织高官的角逐场。

  众多评论认为,除了中国国力提升的表现,也是国际格局变化的客观反映。

  《环球时报》曾援引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外交事务研究院副院长苏长和的话分析,“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声音在很多国际问题上已经不可或缺,一些地区性国际间问题离开了中国的参与已经很难妥善解决”,他认为,“国际组织已迫切的需要中国在人力资源上提供支持,让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通过长期对国际组织的研究,苏长和认为,“国际组织在选拔官员时,不仅要考察候选人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同时是否能用全球的视野看问题,是否能更公立的站在世界的角度对待全球多样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苏长和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几位中国出身的国际组织高官都有国际教育背景,熟悉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能更好的向世界表达中国的声音”。

  苏长和介绍,各国都清楚,出任世界组织高级职务,除了提升对国际制度的参与这种实质意义之外,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国际组织高职的争夺是异常激烈的”,“这对于扩大该国的影响力以及增加该国的话语权都非常有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政治上的较量’”。苏长和认为,“多位中国人荣任世界组织高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今后必将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我们逐渐会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一问题,因为中国的地位已不容忽视,需要在国际组织中贡献力量、分享经验”。

  香港《紫荆》杂志也曾刊文指出,中国要在国际组织中增加话语权,除了要走“上层路线”,还需要走“基层路线”,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各个级别的职务,负责具体运作,中国才能真正掌握国际组织游戏规则,增加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章强调,必须认识到,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重要国际机构中担任高官,中国在国际机构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相比,中国还远远没有在现今重要的国际机构中具有决定性影响力,中国提升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中还提到,目前在国际组织中任高管职务的中国人多数都是中国政府推荐并经有关国际机构认可的“政治性任命”,属于临时性的政府借调,具有不可持续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人通过公开竞争选拔在各种重要国际机构中长期任职的国际职员相对较少,不仅远远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无法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国等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而且与中国在国际机构中分担的费用和承担的义务相比也严重不对称。以世界粮食计划署为例,在全球有4000多国际职员,虽然何昌垂被任命为该组织的副总干事,但该组织中的中国籍专职职员屈指可数,不超过两位数。

  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还没有形成向国际机构输送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和人才保障机制。要想在国际组织任职,既要了解中国政府运作,熟悉中国国情,也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外交事务。虽然中国每年有大量的语言类学生毕业,但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外交锻炼,不了解国际规则和运作,因此很难竞争上国际组织的职员招聘。

  此外,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政府机构与国际机构任职之间的双向交流机制,这就大大制约了中国人在国际机构中担任职员的积极性。多个国际机构的官员都曾发出感慨,特别希望中国政府人员到其机构中任职,但因为机制问题,很少有中国政府机构的人员愿意“跳槽”到国际机构任职。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有位国际组织的高官曾经说,未来世界份额的调整,故事的主角都会在中国身上。这种说法难免有溢美之嫌,并且不太符合中国人低调的风格。但在世界的许多舞台,中国确实已从“沉默的角色”转化为“积极的角色”。

  外界从来不吝于给那些走上国际舞台的明星们献上鲜花和掌声,但是能担任高级职位的中国人毕竟只是少数,更能反映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是越来越多普通的中国面孔。他们大多精通几门语言,通晓中国国情。他们选择加入各种国际组织,为全世界服务。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践行着中国人的态度,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