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人设计师揭秘伦敦碗设计细节 五次改动仍留憾

2012年08月06日 11:0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华人设计师揭秘伦敦碗设计细节五次改动仍留憾
    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主体育场“伦敦碗”举行。这是光影四射的“伦敦碗”外景。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场馆,被称为“伦敦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如今已经成为伦敦市内的又一地标性建筑。曾经全程参与“伦敦碗”设计施工的华人设计师陈海亮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透露,“伦敦碗”设计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改动,并且最终在一些细节上依旧“不是很完美”。

  出生于海南的陈海亮2006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校,目前是一位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他全程参与了“伦敦碗 ”项目的从概念设计到工程完工的工作。在谈到7月27日晚上演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陈海亮说:“当时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个项目我花了四年半的时间在做,从开始到结束这是非常非常慢长的过程。刚开始做的时候非常兴奋,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的挣扎啊、挫败感啊。”

  据陈海亮透露,他口中的“挫败感”更多的是来自项目预算上的限制。由于此次“伦敦碗”项目在预算上是捆绑的,承建商必须和设计师一起完成项目,奥组委不会继续追加预算,因此一些最初的设计预想都没能得到实现。

  “刚开始的第一个方案其实我挺喜欢的,第一个方案是有一个能活动、能伸缩的屋面(顶棚),但是由于预算特别多,包括奥运之后的营运、维护、维修等等问题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后来这个方案还是没有被采纳,”陈海亮说。

  陈海亮称由于受到预算的限制,他们甚至一度考虑将“伦敦碗”设计成没有顶棚的场馆,不过由于考虑到伦敦多雨的天气而最终放弃。“但是我们的屋面也不是百分之百覆盖的,覆盖率大概是在60%-70%之间,”陈海亮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体育场)外面包裹的帆布,这层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一直有的,而且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是有目的的。因为我们在做风动实验的时候,包围的帆布能够降低体育场内的风速,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这不光只是装饰的一种效果。但是由于预算原因,去年差一点这个就被取消了,当时感觉好像是光秃秃的没穿好衣服一样。但是很幸运,最后这个保留下来了,”陈海亮说。

  “伦敦碗”的设计先后共经历过五次大的改动,期间还有无数小的调整,但陈海亮表示即使这样,最终完工的“伦敦碗”依旧给他留下了些遗憾。

  “(遗憾)肯定还会有,包括你看到最后外面帆布包的效果,有些地方我也不知道是由于最后时间(有限)还是其他方面原因,其实还不是很完美,最后我们设计的意图也并没有完完整整地体现,特别是一些小的细节。”(吴俊宽、展鹏)

【编辑:史词】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