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热议中国哀悼舟曲遇难者:尊重百姓生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海外华媒热议中国哀悼舟曲遇难者:尊重百姓生命

2010年08月16日 1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5日5时28分,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这是继2008年5月汶川地震和今年4月玉树地震后,国旗第三度为普通国民而降。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中国15日举国哀悼舟曲泥石流灾害遇难同胞,引起台港澳及海外华文媒体热议,认为举国哀悼正在中国形成惯例,彰显国家对百姓生命的尊重关爱,宣扬了新时代中国领导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凸显中国民众强大的团结精神与国家民族认同感。

  香港《文汇报》16日引述民俗专家王作楫的观点说,哀悼日之所以定在15日,是因为15日是舟曲洪水泥石流死难者的“头七”之日。在这天哀悼逝者,贴近民族习俗,体现人文关怀。该报并发表社评《尊重百姓生命 增强民族凝聚力》。

  香港《大公报》刊文说,举国哀悼彰显出对个体尊严和生命的敬畏。国家高度重视救灾工作,不仅用最快速度救人、抗灾、善后,对遇难者亲属发放抚慰金,用最好医疗、最优专家、最强保障。同时,灾后重建也提上重要日程。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闪烁着人道主义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光芒。

  《香港商报》刊文《舟曲灾难启示港人惜福》说,天灾可以不加预告地降临,我们必须珍惜已拥有的幸福,并感同身受地分一份福禄给灾区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明报》报道说,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者“头七”,国家再次为天灾中遇难的平民举行全国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致哀,甘肃兰州及舟曲灾区分别举行哀悼会,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内地各大报章、网站均以黑白“素面”表达哀思。

  香港中通社15日评论说,在汶川、玉树和舟曲每次自然灾难后,总会藉公悼仪式加强这样的效果:肯定群体的相互信任和协助,肯定公民自我的良知与能力。以好的角度来说,虽然这几场国殇已无复用悲情或悲剧形容,但确实可以在重构以信任为核心的“公民道德”上有所推动。而公民道德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公民社会建立的首要因素。

  台湾《旺报》16日报道说,15日是大陆为甘肃舟曲土石流遇难者举行的全国哀悼日,这也是自2008年来,大陆继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之后,第3个“平民哀悼日”,对外符合国际惯例,对内彰显政府更关注民生福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中国举国哀悼的做法与规格正形成惯例。当发生牺牲众多民众生命的惨痛天灾,灾后第七日就是国定哀悼日,全国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电视上所有休闲节目停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默哀,这个做法宣扬了新时代中国领导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凸显中国民众强大的团结精神与国家民族认同感。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出评论表示,8月15日中国举行全国哀悼,这一天也是中国的抗战胜利日。进行全国哀悼意义更显得实际和实在,让这一天更丰满,充满人道色彩和理念。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8月15日,中国举国同悲,共和国的旗帜再次为普通百姓而低垂,这是中国“贵生命”民本思想的辉映,这是中国举国同心的写照。“中国采用这种全民性哀悼同胞的形式,表现出中国政府在人本主义的‘贵生命’原则上所达成共识的反应。”(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明】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