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服来自三国时的“吴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日本和服来自三国时的“吴服”

2010年07月15日 15:45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日本文学有一个特色是“艳”。艳,是一种鲜丽的颜色、妖娆的姿态、浓郁的气氛、凄美的境界、魅人的力量。

  日本的诗歌,自诗集《万叶集》以降,艳情恋歌,代代相传。日本第一部诗集《万叶集》共收长短诗4500余首,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相闻歌”,所谓“相闻”者,男女间相互闻问倾诉、情艳、意浓、心切也。

  这个艳的传统,从文学出发,渗入日本人各种艺术与生活中,千年于兹。在他们的日常用品、化妆品、衣饰、绘画、插花,乃至器皿食物中,随时可以看到某种蓄意的艳,露在那里,灿烂夺目。

  就眼睛所见的事物而言,日本女性的和服,是“艳”的极致。任何人若看到京都祗园的舞妓,穿着一袭鲜艳的和服,雪白的项颈从那华丽的衣领伸出来的风情,便知日本女子之艳,在这样的设计下,简直天下无双。

  我曾躬逢一次日本明治时代的和服的展示会,展出的衣服及“带”,约数百件,每件上面,绣着不同设计、颜色、意境的花、鹤、草、木。罗绫并列,彩色竞艳,真真是锦绣文章。展示会的标题就叫做“明治的文学”。令人觉得,那种锦绣,唯文学二字足可形容。

  这美丽的“和服”,中国人叫它和服,日本人却称“吴服”。吴服者,三国魏蜀吴,吴国之服装也。远自战国吴越争霸的时候,吴人便已穿这种衣服。汉末这衣服传入刚刚开始有文明的日本。日本人称这绢布为“吴机织”。到了隋唐,大量的日本留学生以“遣隋使”、“遣唐使”的名义来长安,带回去长官的官服制度。但江南服装继续在日本民间发展成为绚烂华丽的“和服”。这种服装与和式房屋、“屏风”、“障子”(纸门)及跪坐在“榻榻米”上的生活相结合,造成了日本女人那娴静优雅的步行举动,与娇滴滴的说话姿态。

  难免有人要问,这江南服装,为何未在中国诞生那种风情的女子?我们生也晚,无法知其详细。但六朝金粉地秦淮河畔的风情,想来并非小说家所杜撰。且中国的历史比日本不幸多了。金人打下来,蒙古人打过来,清兵入关,受过多少异族的蹂躏。比较起来,扶桑三岛孤悬海外,元兵三度以庞大舰队迫攻,皆未能奏效。所以凡从中国吸收过去的事物,都能完整保存,有的且加以改良演进。像今日的和服,可说是中国衣饰的精华与日本纤细文化的结晶。无怪乎瑰丽优雅,令人目眩了。

  一式和式的新娘装,总共有廿多件,一个熟练的服装师,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替一个新娘穿好衣服。一套体面而有文采的和服,穿起来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

  女人的和服,一袭衣服,可配各式不同的“带”。“带”是缠在腰上的宽幅的丝绸织品,从手工绘的,到机器织的都有。这个“带”,是和服的龙画点睛所在。或华丽、或浓艳、或素淡、或别出心裁,从料子到颜色、到设计,极矣尽矣,琳琅满目。一个富贵人家的衣橱里,收藏着几条日币百万元以上价值的“带”,是很平常的事。寻常人家也总有一两条,过年婚宴上可以拿出来亮相的带,绑了带,为使带不会松开,更以一条绳子绑结。这条绳子,名日“带扬”,其颜色设计,当然也要配合带的颜色“气品”。小小一条绳子,也可以轻轻松松花掉一个月的薪水。穿好了衣服,套上“足袋”、踏上“雪驮”,手中还要提一个和式手提袋,一式和装才算完成。

  和服所以成为只在过年及重要仪式才穿的衣服,因为那价钱太贵,不可能成为日常用品。当然也有价钱较廉的便装和服。但这种和服,没什么趣味,已成为上了年纪的人习惯上穿着的衣服。

  日本人大体上说来,是勤俭的民族。但拥有一套华丽的和服,是许多女人终生念兹在兹的憧憬。怎么样也要想法子买一套。因为和服实在太美丽,太诱人。这美丽,也是世世代代的日本人潜心发扬出来的美。日本人一向有这种憨气和执着,任何事物,皆以求道的精神求其完美。今日的和服,也是高度艺术与编织染整技术的结晶。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孔健)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