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个月不足200亿 标杆房企拿地信心跌至冰点
楼市的下行必然传导至土地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20大标杆房企拿地单月额度连续多月锐减,其中4-8月连续5个月单月不足200亿元,最近3个月更是在百亿元上下。截至8月25日,8月20大房企拿地112亿元,标杆房企中仅万达分别在杭州、青岛有所斩获,显示出较强的拿地积极性外,其他标杆房企几乎按兵不动。
房企拿地意愿下降
据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20大标杆房企合计拿地仅1842亿元,相比2013年同期的2946.2亿元减少了1104亿元,同比减少幅度高达37%。
业内人士分析,房企拿地意愿出现明显下降。土地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房价,一些地块留给开发商的经营空间已经很少了。重点城市接二连三出现土地流拍,清楚地表明了企业对当前土地价格高企的态度。同时,楼市不振,开发商资金压力必然传导至土地市场。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4个,是自2011年1月以来近43个月下降城市数量之最,创近十年环比最大跌幅。与此同时,各大城市库存激增、销售锐减。
对此,渣打银行的调查显示,建筑活动在持续放缓,6城市的30家受访开发商中,表示所在城市同行的建筑活动正在放缓的开发商数量持续上升,达24家;土地市场明显降温,30家开发商中有21家表示未来3-6个月无拿地计划;住宅销售正趋恶化,即使开发商不断降价,30家受访开发商中,18家称企业所在城市同行的住宅销售已经恶化。
流拍再现一线城市
即便是房价最为坚挺的北京、广州等核心城市,土地也遭遇流拍、底价成交等状况。
截至8月21日,2014年下半年广州共出让16宗地块,其中底价成交14宗、流拍1宗、中止1宗,所有土地均没有竞价拍卖仪式。其中,7月仅15亿元土地出让金入账,创今年以来新低。
而北京也上演了近来罕有的流拍局面。7月30日,孙河板块两宗宅地遭遇了流拍尴尬。8月14日,北京房山区一宗多功能地块流拍,成为年内北京第三块流拍土地,而上一次出现流拍的宅地还是在三年前。对于房价一路高歌猛进的北京来说,上一次出现流拍宅地还是在三年前。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伴随着楼市成交持续低迷,土地市场长达两个多月无一宗成交。7月14日,北京土地市场迎来断供两月以来的首次土地出让,两宗地快最终以总价23.3亿元成功出让。但与昔日居住类地块动辄吸引十几家房企,经过几十轮竞价以高溢价率成交的情况不同,两宗地块最终成交价均未达到合理土地上限价格。
当时曾有人预言,在上半年土地成交整体乏力的情况下,2014年三季度土地市场溢价率逐渐回落可能致使更多的底价成交甚至出现流拍现象。半个月之后,备受关注的朝阳孙河土地储备项目BCDE地块、K地块纷纷遭遇流拍。
政府寻求土地策略
对此,地方政府似乎也正在寻求调整。北京孙河地块刚刚将起始价下调3.7亿元,将于9月再度入市。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在全国楼市降温的情况下,各地方出让土地的定价也应该回归合理。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于土地财政考虑,将会适当调整土地价格,吸引开发商拿地。但短时间内房企仍难以恢复对土地市场的热衷。
但在房地产企业看来,目前主要城市推出的地块底价还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整个土地市场调整仍不够充分。下半年土地市场要保持稳定,不管是开发商拿地还是政府拍地都要考虑土地的位置与价格。
专家预测,通常情况下,下半年才是土地供应的高峰,如果土地不好卖,政府会更加积极调整价格,届时拿地的机会也会好很多。
当前土地市场的低迷主要因素还是楼市低迷传导到土地市场,或者说是两者的联动效应所致。因而土地市场的短期走向,各界普遍认为,市场反转几率较低。
北京商报记者 董家声/文 张笑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