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家庭农场加快土地流转 催生融资新模式
记者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州家庭农场数量达到685家,流转土地4.3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14%。不断发展壮大的家庭农场,还催生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新的融资模式。
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延边州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不少村庄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大量耕地得不到有效耕种。
珲春市马川子乡红星村,这个原来生活着370多人的村子如今只剩下90多人,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在距离不远的防川村,情况也十分相似。人越来越少,耕地越来越分散。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从2008年开始培育家庭农场。”延边州农委副主任具慧顺说。延边州提出的家庭农场,是指农村种田大户、合伙人、城乡法人或自然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田,创办的土地集中经营的经济组织。
在起始阶段,延边州出台了包括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农作物保险等在内的七项优惠政策,扶持家庭农场快速成长。对于农民流转土地进城后的生活,延边州在医疗、养老等保障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
比如,在进城之前参加“新农保”的可继续保留原来的保险关系,并在进城之后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没有参加“新农保”的,进城之后可以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逐步在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享受同等市民待遇。
规模扩大遭遇资金难题
随着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快速流转,家庭农场规模越来越大,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在敦化市黑石乡幸福村,永红家庭农场场长于成波表示,由于农场刚起步不久,资金实力不强,除了土地流转和购买农机具的费用后,生产资金所剩无几,而农村住宅和农机具都不能抵押,贷款十分困难,这对家庭农场扩大规模制约很大。
采访中记者发现,永红家庭农场遭遇的融资难题在延边州比较普遍,家庭农场发展初期贷款额度小、期限短的问题比较突出,限制了它们的发展。此外,一些初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在扩大规模中,也同样需要更多的资金扶持。
催生融资新模式
依托自身实际,2012年延边州尝试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融资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农户自愿将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政府成立的公益性平台公司,并与其签订经营转让合同——该公司再将土地转包给农民经营,并向金融机构出具共同偿还借款的承诺——金融机构按照统一的贷款利率,向农民提供贷款。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该模式不仅简单易行、利率优惠,而且风险可控,服务也十分便利。以利率为例,该模式保证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同期限档次基准利率基础上,试点金融机构统一上浮30%。
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新模式实施以来,已经累计发放32笔贷款,共计1132万元,占全部家庭农场贷款的57%,有效缓解了农场融资难题。以龙井市为例,当地农户贷款平均利率为12%,而该贷款模式利率为7.8%,10万元贷款每年可节省利息支出4200元。(记者 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