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克莱格狂热"冷收场 什么让选民最后变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明报:"克莱格狂热"冷收场 什么让选民最后变卦
2010年05月13日 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3日电 英国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出任该国新首相。克莱格和他领导的自民党则不如预期那般火热,是什么让选民最后变卦?香港《明报》13日刊文认为,最多人归咎英国选举制度;而表态会支持自民党的许多年轻人则没有参与投票。

  文章摘编如下:

  昨天,随着保守党及自由民主党合组联合政府,卡梅伦拜相,上周英国大选结果所带来“悬峙国会”的迷雾终获暂时扫开。

  但很多人仍然心里纳闷,今次大选全英明明掀起了一阵“克莱格狂热”,4月15日首回合电视辩论之后,《泰晤士报》所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克莱格一鸣惊人,获得61%的受访者青睐,认为他表现较好,卡梅伦获得22%,而布朗则更仅得17%而已,英国变天只是一步之遥,但大选结果揭晓,自民党竟然只拿得57个议席,比起上届还要丢失5个,可谓极度反高潮收场。

  最多人归咎选举制度本身

  是什么原因导致克莱格和他领导的自民党“大热倒灶”呢﹖当然,最多人往往会归咎于选举制度本身。

  英国《独立报》5月8日的评论文章猛烈批评“选举制度的腐朽”:两大党赢得65%的选票,但却夺走86%的议席;小党却成为了牺牲品,自民党较上届多赢得1%的选票,但却反而丢失5个议席。

  正如笔者曾指出:“多数决制往往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便是它往往不能在议席的分配上面,准确反映出各政治力量在选举中所获得支持选票之比例。通常大政党(即获较多数选票政党)所获得的议席比例,往往会大于其所获选票比例,即所谓超额赢得议席;而小政党(即获较少数选票政党)所获得的议席比例,则会反过来少于其所获选票比例,即所谓超额丧失议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便是因多数决制在某个程度上来说,选举结果有着垄断及独占的性质,这种情况在单议席选区制下尤其严重。”

  英国《卫报》5月8日的评论文章则指出,选民为了避免在这样的一个选举制度中让自己手中的一票白白浪费掉,于是行使了策略性投票。在最后关头,离弃了克莱格。

  这也是作为第三党的自民党由始至终都坚决要求,英国进行选举制度改革,引入比例代表制的原因,甚至成了与保守党和工党商讨组织联合政府时重要的谈判叫价。他们要一个得票率公平反映在议席分布的选举制度,杜绝策略性投票等行为。

  除了单议席单票制的扭曲效果之外,有关克莱格的“大热倒灶”,还有好些有趣的观察。

  随着“克莱格狂热”,自民党的民调支持度一度冲上34%,到了投票日前夕仍然保持在26%至29%不等,但最后投票结果,得票率却是23%,较民调落后3%至6%,是民调并不准确﹖但有趣的是,这个现象却并不存在于两大党之中。

  是什么让选民最后变卦了?

  英国《卫报》5月7日的评论文章提出一个理由:事前声言以及在民调中表态会支持自民党的年轻人,结果都留在家里,没有走到票站投票。

  这就是我常常说“GOTV”(Get-out-the-vote)的问题,不是每一个政党尤其是小党,都有足够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把潜在支持者转化成为投票日真的在票站投下的选票。这需要洗楼、电话队等催票手段和工程,这也是16日补选/公投中,组织和动员能力同样不高的公、社两党急切要克服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5月8日的评论文章亦提出深刻的一点:“这次大选的一大教训,就是我们不能把‘国会制’与‘总统制’混为一谈,无论电视辩论说得如何天花龙凤,全国如何起哄,但始终,选民到了票站,投的是一个地方选区议席,而不是全国政治领袖。”换句话说,选民到了票站,要考虑的是自民党在该区派出之张三李四,而非他/她所心仪的克莱格。

  有关电视辩论的效果,早于4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的评论文章已表示并不乐观,更断然指出一句:“英式政治制度的基础,是深刻建立于国会,而非总统上面。”(蔡子强)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