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7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16日刊出社论说,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先后闭幕,今年力求发展“稳中求变”。两难是今年中国经济主要特色,稳中求变如何在“两难”之下得以实现?这考验宏观调控的艺术和政治智慧。
文章摘编如下:
北京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先后闭幕,一年一度的讨论结束,一年一度的大政方针也终告敲定,中国方方面面的事务由之转入方针贯彻、政策实施阶段。中国今年到底是求稳之年,还是大变之年,总算有了个结论,那就是“稳中求变”。政治体制上是透过改革来实现,经济上的“稳中求变”又如何求得?
按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是中国的关键之年、重要之年,也是复杂之年,这是由中国面临的国内发展要求、规划部署、国际大势所决定的。于是在去年经济以“全力维稳”,今年既要稳又要变。而去年经济“全力维稳”大费周章,今年“稳中求变”也非易事,因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麻烦是“两难”。
中国经济的“两难”,首先是两头兼顾难,最重要的两头就是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现在中国的经济现状是,经济开始回升,看上去已是结构调整的好时机,理应抓住战机,全力推动结构调整。但结构调整没有伤筋动骨的决心,就会推动不了,一旦推进又需要担心“二次危机”出现,担心经济“二次滑落”。所以政策取向,概以“既要、又要”为基调。
再一个“两难”,是经济政策的进退两难。去年实行的“一揽子计划”,由计划派生的刺激经济政策,显然是应对危机之举,不可放大,也不可过久持续,否则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浮现,麻烦更大。
第三个“两难”,是内外两难。不说对外开放30年,至少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都在走重外轻内之路。目前中国仍然是沿海经济发达而内陆经济薄弱,外向型经济发达而内生型经济薄弱。一方面在外部未稳下仍要依靠外需,一方面内需因收入分配问题还不能较快提振;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加大,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较快升级换代。
在这一“两难”下,中共决策层在政策面上呼唤扩大内需,加快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力度,一方面正组织力量,研究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新走向,在“稳外需”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
还有个重要的“两难”,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利益博弈阶段。围绕着政策进退、资源分配、体制改革等,利益博弈令政策实施和宏观调控出现两难。
“两难”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特色,稳中求变如何在“两难”之下得以实现?轻而言之,是考验着宏观调控的艺术,也就是在政策的进与退,在保增长和防通胀,在调结构和防下滑,在利益的眼前和长远等方面,找到平衡点,实现调控的有效,得到发展的均衡。
重而言之,则是考验当政者的政治智慧,如何既防止政令不出中南海,又能让地方政府坐到同一条船上;如何能既防止震荡,又能与特殊利益集团切割,以之来获取民众支持,这皆是更大的“两难”,也是更难的“稳中求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