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中新社发 金立冬 摄
中新网3月8日电 香港《大公报》8日刊出文章《“老虎”外长三年之变》说,连续三年参加中国外长记者会的记者突然发现,杨洁篪外长比以前更自信和幽默了,而且妙语横生,收放自如。三年之变正好折射出中国外交的变化。
文章摘编如下:
连续三年参加外长记者会的同行突然发现,杨洁篪外长比以前更自信和幽默了,而且妙语横生,收放自如。一边谈“画”入“理”,巧喻中国的独特性;一边“调焦距,对光圈”,形容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的新变化。
“老虎”外长的三年之变正好折射出中国外交的变化。
2008年,杨洁篪在他的首场记者会上竭力想塑造自己幽默的一面,不过他有关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母语的笑话,现场效果有些冷。
杨洁篪当时留在媒体印象里的,是沉稳、低调、小心翼翼,就连少有的几次手势也似显拘谨。与之相对,2008年的中国正投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精力,举办一届最为成功的奥运。
2009年两会上,保持严谨本色的杨洁篪更像个准确扑击的“老虎”。分别在中日“饺子事件”、达赖及涉藏问题、中非合作及“嫌贫爱油”指责等问题上三次厉声反问。在记者会将要结束时,杨洁篪还用自己打乒乓球战胜了一位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来形容他的不服输精神。
“我是好胜心很强的人,我是个不服输的人,我觉得这个精神对我在外交上是有用的。”杨洁篪的这种表现也是中国在经过“3.14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遇“藏独”分子干扰、问题奶粉与“毒饺子”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等事件,及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后的一次“发泄”。
如果仅从杨外长的个人风格来看,今年的专场记者会原本并不能吸引太多中外媒体。但他7日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原来严谨谦和的“老虎”外长可以如此睿智幽默,一个简单的手势可以如此有力。
他在形容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变化时,用媒体最为熟悉的行话说:“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在讲到中国与欧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独特性时,用最直接、最形象的欣赏画作常识来比喻:“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最后,他还用自己本命年的老虎祝中国如虎添翼、蒸蒸日上。
7日的记者会没有人中途离场,没有人接听手机,大家都在认真倾听中国外长发出的自信声音,这是中国对外交往中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大国声音。(王德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