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5•12"一周年 民族精神洗礼烙印依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5•12"一周年 民族精神洗礼烙印依旧
2009年05月11日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地震即将满周年之际,一些北川人在废墟为逝去的亲友献上鲜花祭奠。 中新社发 路梅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11日电 香港《文汇报》日前刊出邱震海的文章说,“五•一二”大地震快一周年了。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或不堪回首的日子,但也是一个人们必须回首的日子。当中国国力在二十一世纪初重新开始崛起时,从历史的观照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体洗礼。“五•一二”大地震在人们毫无准备和不经意中开启了这一洗礼的进程,来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终究会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东西。

  文章摘录如下:

  “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快一周年了。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或不堪回首的日子,但也是一个人们必须回首的日子。这不但由于一年前在那场灾难中顷刻间罹难的同胞,也不但由于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全中国上下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大起大落,多少人为之心灵震颤和泪流满面,同时更因为在这场灾难过去一年后,当人们重新回首的时候,需要对我们曾经有过的心灵震颤和心路历程进行梳理,看看有多少值得珍惜的东西留在我们心里,有多少东西开始悄悄成长,而又有多少东西则在逐渐松动甚至慢慢远去。

  天使:不再闺阁藏娇

  一年前的大地震,地动山摇,在顷刻间将无数生命化为乌有,将无数家庭拖入悲痛,又将全体中国人拖入集体的悲痛、哀伤之中。相信在这场灾难持续的日日夜夜里,很少有人没有流过眼泪,很少有人不时盯住电视机屏幕,关心灾区救援进展,期待奇迹发生,也很少有人不愿解囊,用哪怕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突然间陷入困境的灾区同胞。

  就在这看起来一切都是发自纯自然本性或人性的举动中,许多人根本来不及有更多的其它想法,更没有人有足够的闲情和理性来慢慢整理、梳理自己的情绪,然而一场中华民族多少年来久违的集体精神洗涤却已悄悄地开始。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一个平日间对许多周围事情颇为冷漠的人,在那几天里却突然变得纯净甚至崇高,就连他(她)自己也无法解释其中的逻辑;也许有人会觉得,当灾区救援进入正规,灾情渐渐纾缓之后,许多人又回到原先琐碎、平庸的生活之中,“五•一二”之后的那种激情、人性和崇高似乎又荡然无存,其间的演变奇怪得又连他(她)自己也无法辨认。

  其实,这一切都十分自然。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天使和魔鬼两个身影,只不过许多时候,天使隐藏得很深,而魔鬼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倒是经常东窜西跳;然而,在“五•一二”大地震的那顷刻间,再世俗的人,其内心也会感受到天使的声音,告诉他(她)恢复人性的美丽。

  但灾难过后恢复平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个人和民族,都不可能长久沉浸在集体哀伤之中;平静而普通的万家灯火,有时候恰恰是人生的常态,因此完全不必为此而责难自己。

  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一场心灵的集体洗涤之后,如果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天使不再隐藏得像以往那么深,魔鬼也少一点以往的东窜西跳,恐怕就是“五•一二”在每个人心中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了。

  人性:民族心灵集体洗礼

  之所以称“五•一二”是中华民族的一场集体精神洗礼,是因为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实在有太少对生命的集体敬畏和尊重;与朝代更替、皇室兴衰、社稷大业乃至国家利益相比,生命每每显得无足轻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到去年五月十九日全国哀悼仪式开始时,当中南海最高领导人和普通人一起为死难同胞低头默哀,当国旗第一次为苍生而降时,这个国家的表面似乎一切照旧,但这个民族的集体心灵深层却发生了一些深刻而长远的变化。

  当中国国力在二十一世纪初重新开始崛起时,从历史的观照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体洗礼。这当然是一个很大、很深的话题,包含的层次和元素很多、很广,但人性的洗礼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

  “五•一二”大地震在人们毫无准备和不经意中开启了这一洗礼的进程,来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终究会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东西。

  虽然人们无法对这些在心灵深处留下的东西进行量化的归纳,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未来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五•一二”前后的中国人,从历史长河上看,一定会显出其不同和特殊。

  民间:成长和正名过程加速

  从社会多元发展的角度看,“五•一二”地震似乎也加速了中国民间组织的成长和正名过程。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和十七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组织已经开始在中国悄悄但却茁壮成长起来,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或不愿正视其存在。

  但“五•一二”改变了这一切。曾几何时,多少民间组织自发前往灾区,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彷佛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让人感到其健康、正面的力量和无可回避的发展趋势。这一年来,民间组织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依然成长,但其遇到的阻力却似乎不再像以往那么强烈。

  “五•一二”之后在灾区重建中,有了上面这些深刻而长远的变化,人们就能以更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一些遗憾了。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