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3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31日刊出署名文章说,全球经济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20国集团(G20)将聚会伦敦。作为东道主,英国布朗政府把宝押在峰会上,其政治前途能否因此而获得生机?这一问题有待观察。
文章摘录如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经济大萧条,美、英、法、德、意、日等66国代表于1933年出席了在伦敦地质博物馆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但因英美两国在如何拯救经济上不能消除分歧,会议以失败而结束。
76年之后的今天,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20国集团(G20)将于本周聚会伦敦,共商恢复经济的大计。作为东道主,英国能否使这次会议取得成功?布朗政府的前途能否因此而获得生机?
布朗把宝押在峰会上
目前,英国经济下滑的程度居西方发达国家之首。布朗政府已经采取了减税、减息、加大投资、银行援救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公司破产的数量在增加,失业人口已超过200万,为12年来最高;公共部门借款额已高达752亿英镑,也是历史最高。为此,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发出警告说,政府将无力承担更多的负债。
2007年至今,英镑贬值约三成。通常情况下,货币贬值能够刺激出口,但此次却未能带来额外出口收益,仅有8%的公司预期出口量会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英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经济将萎缩3.8%。
面对内忧外患,首相布朗压力重重。目前,保守党支持率已领先工党十多个百分点,若在2009年大选前经济还不没有复苏迹象,布朗恐难连任,因此他把宝押在这次峰会上。
也许是有去年11月华盛顿20国峰会无果而终的前车之鉴,布朗一早就对此次会议定下了“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基调。3月初,他钦定的峰会特使马洛克•布朗表示:“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承担G20伦敦峰会的失败,否则,4月3日的市场将出现全球性的灾难!”
然而,结果也许并不会如布朗所愿,主要原因之一是,欧美在如何恢复经济方面一直存在分歧。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1933年伦敦会议的失败,开启了美国主导世界金融体系的新局面,美国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最大受惠者。当下美国的主导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虽然也主张对现有国际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但仅限于技术层面,不愿做出根本性让步。
美国希望各国增加公共开支,刺激经济,这样既能缓解现有金融体系中的问题,又不会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但欧盟并不认同。欧洲各国普遍认为,这次危机是由于美国金融业监管不利所致,因此应首先对金融业进行彻底的整顿,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在今年2月22日的欧盟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已经就此达成多项共识,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银行额外缓冲资源、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
欧盟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各国政府攀比刺激计划的投入量,是愚蠢行为。今明两年,法国只打算动用其GDP的0.7%来刺激经济。德国决定与法国结成统一战线,不愿背负过多债务,总理默克尔的态度十分坚决。实际上,欧盟各国似乎更希望通过IMF等国际组织的协调来拯救经济。
会议恐难有突破
布朗为这次峰会已经作出了大量努力,这是有目共睹的。近他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对各主要经济体进行游说,包括试图敦促欧美在峰会前达成共识。
可是,长期以来,英国都力求与美国保持一致,使自己与欧洲其他国家处于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状态。可是,这次为了在欧美之间进行协调,布朗日前在欧洲议会上发表了迄今最“亲欧”的演讲,称欧洲在领导世界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他“为身为欧洲人而自豪”。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怀疑,他的这次演讲只是为了暂时“讨好”欧盟国家。
种种迹象表明,布朗的游说和穿梭外交很难取得成功。欧美至今依然没有达成共识,加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表明了不同的立场。
不过,G20峰会或许能够取得一些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国家的经济体系更为脆弱,它们需要寻求更多的国际援助,包括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因此,至少在增加IMF资金来源方面,这次峰会应该会有具体承诺。
从目前事态看,今后几天的伦敦注定是不太平的。目前已有多家组织表示,他们会在峰会召开期间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从而给布朗政府增加了新的压力。(赵子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