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3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3日刊文说,从5年前“环评风暴”起,中国环保机构“恶人”角色逐渐突出。结合此前中国官员不因危机修改《劳动合同法》的表态,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们甘当“恶人”的决心和信心表白,折射的正是中国官方不因噎废食,坚定推行科学发展观。监察机构要刹住腐败,审计机构要堵住漏洞……在中国,从千秋之计考虑,急需“恶人”角色的领域何止环保?当有战略眼光又不徇私情的“恶人”大量涌现时,中国或许就能进入一个真正良性的社会。
文章摘录如下:
“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12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向参加两会的记者宣示:即便是在当前“保八”的严峻形势下,政府也要在投资决策上严格把好环保关。
“恶人”与“罪人”,本来同为贬义词,但在张力军的语境里却成了非此即彼的关系:如果环保机构此刻不“恶狠狠”地把好审批关,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未来“收获”的必然是巨大的综合损失——这既是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腾飞或经济危机之际重经济轻环保的前车之鉴,也是中国自身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沉痛教训。
从5年前的“环评风暴”起,中国环保机构的“恶人”角色逐渐突出:迄今已刮掉2万亿元人民币存有环境隐患的重大工程;即使是去年中央政府紧急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眼下也有价值1040亿元的14个工程被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
结合此前官员不因经济危机修改《劳动合同法》的表态,张力军们甘当“恶人”的决心和信心表白,其实折射的正是北京当局不因噎废食,坚定推行科学发展观。
当然,一幕好戏剧中,“黑脸”总是最难扮的。GDP的背后,一向簇拥着利益与资本力量的幕后推手。在中国,触及许多行业和地方利益的环保官员确实不好当,比如掀起“环评风暴”的现任环境部副部长潘岳,就曾遭遇过“省长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的权力尴尬。
尤其是当下身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上升的失业更易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环保努力产生消极影响,使其不愿关闭低效率和造成污染的工厂,或执行更严格规则。本就不易做的“恶人”,又难上加难。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但中国经济要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只有得到各地官员逐级配合、靠全民参与,才能达致理想效果,不至于只停留在高层的意愿。这就要求,处在“花瓶”和“令箭”之间的官员们,必须具备壮士断腕的更强大决心和勇气。
实际上,监察机构要刹住腐败,审计机构要堵住漏洞,工商机构要管好市场……在中国,从千秋之计考虑,急需“恶人”角色的领域又何止环保?
当有战略眼光而又不徇私情的“恶人”大量涌现时,中国或许就能进入一个真正良性的社会了。(钟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