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官员亲民并非恩赐 理当超越古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官员亲民并非恩赐 理当超越古人
2009年03月10日 1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0日电 香港《大公报》10日发表署名文章说,今年的全国两会,关于民生的关注之多、热点之众,无不体现了代表、委员和官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亲民之风。显然,今天我们说的亲民,与封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亲民,就要爱民、敬民,更要为民。“君自民间来,应知民间事”,应提倡现代的、先进的、平等的、民主的亲民。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的全国两会,关于民生的关注之多、热点之众,无不体现了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公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亲民之风。有识之士在论及这一现象时,认为“关注民生,掷地有声”。

  弘扬亲民之风,倡导爱民之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中,在经济困难之时,非常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之风。多听听民声民意,多做做好事实事,将达到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的效应。

  中国古代多亲民故事

  纵观历史,点评远古,可见中国是提倡“亲民主义”最古的国家。“四书”中的《大学》第一段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屈原做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为官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经看到百姓在饥寒中挣扎就大为愧疚,“念彼深自愧,自问是何人!”他在杭州为官时,见老百姓常常遇到水患就主动搞了修堤工程。离去时百姓送别感谢他。白居易以诗回答时,只是平和地提到了两句话:唯留一湖水,与汝渡凶年。虽然古史载的不少亲民事例并无平等意识,民仍处于被怜悯、被恩赐的地位,而就是这样的古代亲民意识,也当属难能可贵。

  显然,今天我们说的亲民,与封建时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之亲民,是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一种亲密关系,只有以扎实的工作去亲近人民,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才能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才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不断地去化解矛盾,扎实地去做好工作。一个好官员,仅仅不贪不沾是不够的,“两袖清风”却“一事无成”,这样的行为准则也是被人看不起的。亲民,就要爱民、敬民,更要为民。

  让草根声音登堂入室

  但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的亲民只是局限于夸夸其谈,虽然大讲亲民口号,做些亲民表演,搞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但在作秀之下,往往有作弊之嫌,有作孽之恨。还有的人总是摆不正与老百姓的位置,惯于颐指气使,吆五喝六,总是以“太上皇”自居,以“施舍者”自榜,对群众的呼声总是置若罔闻,不理不睬,“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他们与人民群众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显然,这是十分可怕的。

  “君自民间来,应知民间事”。今天我们提倡现代的、先进的、平等的、民主的亲民学说,做到真正的亲民,根本的一条是要从心里认识到自己不是民上之人,而是民中之人,基此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与民同亲。如果必须行使权威时,也要懂得权威是公权公威,是社会职责的行使。而个人仅仅作为个人时,没有任何高于民的特权特威。在平等的基础上亲民,才是真正的亲民。

  不解民众意,在决策、执法时,常常出台违民意的规定,甚至是在执法时出手伤害无辜。事实上,多听听民意,群策群力,广开言路,可能行政、执法能够更趋人性化,更趋完美。在今天中国进入亲民时代之时,亲民、爱民的公仆形象,正是我们中国的希望。(朱国良)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